- 豕炙
shǐ zhì
指烤炙的猪肉。
- 筒炙
tǒng zhì
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 炙簧
zhì huáng
烘暖笙簧。
- 炙胾
zhì zì
烤肉。
- 煎炙
jiān zhì
烹调方法。 煮和炙。
- 鹅炙
é zhì
1.烤鹅;烧鹅。 《南齐书·刘琎传》:“ 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2.晋 刘毅 家在 京口 ,初酷贫,尝与朋友向 江州 刺史 庾悦 借东堂共射, 悦 不许。众皆避去,唯 毅 留射如故。时 庾悦 食鹅, 毅 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 悦 又不答, 毅 常衔之。 毅 显贵后,对 悦 报复, 悦 忿惧而死。事见《南史·庾悦传》、《晋书·刘毅传》。后遂以“鹅炙”为典实,指英雄或贵人尚未发迹。 唐 李商隐 《为盐州刺史奉举李孚判官状》:“ 京口 刘生 ,方思鹅炙; 洛阳 苏子 ,已弊貂裘。” 清 吴伟业 《送纯祐兄之官确山》诗之一:“官从鹅炙贵,客向马蹄轻。”
- 燎炙
liáo zhì
1.一种烹饪法。 将肉类等食品放在火上烧烤。 2.烘烤。
- 馔炙
zhuàn zhì
熏烤的食物。
- 炙灼
zhì zhuó
烧灼;烘烤。 《文献通考·户口二》:“ 光武 建武 十一年八月癸亥詔曰:‘敢炙灼奴婢,论如律。’” 萧军 《八月的乡村》四:“太阳在天空炙灼人。”
- 炙鸡渍酒
zhì jī zì jiǔ
指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
- 炙毂过
zhì gǔ guò
见“ 炙輠 ”。
- 炙手
zhì shǒu
1.烫手。 2.比喻权势炽盛。 3.指炫耀。
- 烧地眠,炙地卧
shāo dì mián,zhì dì wò
以地为床,烧地取暖。 形容非常穷困。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母子二人,别无眷属。家中穷窘,朝趁暮食。烧地眠,炙地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 贾仁 也是一世人,偏我衣不遮身,食不充口,烧地眠,炙地卧,兀的不穷杀了小人!”亦作“ 烧地卧,炙地眠 ”。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我不肯吃,不肯穿,烧地卧,炙地眠,谁曾受这般贫贱。”
- 炙地卧
zhì dì wò
见“ 炙地眠 ”。
- 炙勃焦
zhì bó jiāo
古代占卜法之一种。
- 火日炙人
huǒ rì zhì rén
形容天气特别热,太阳照射在人身上就像人烤在火炉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