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鉢
xíng bō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元 张养浩 《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
- 鉢帒
bō dài
见“ 鉢袋 ”。
- 铁鉢
tiě bō
僧徒的食器。用铁制成,故称。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木杯能渡水,铁鉢肯降龙。”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至今铁鉢在,当底手跡穿。”
- 鉢吒
bō zhà
僧人用以裹身的独幅毡。 梵语的音译。
- 饭鉢
fàn bō
盛饭的钵盂。元 张宪 《赠西僧》诗:“胡经函贝叶,饭鉢繫椰瓢。”
- 鉢袋
bō dài
亦作“钵帒”。犹衣钵。佛教中由师授徒表示传法的袈裟和钵。引申为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宋 陆游 《别建安》诗之一:“三十年来云水僧,常挑鉢帒繫行縢。” 宋 陆游 《示子聿》诗:“我死汝应传鉢袋,勉持愚直报明时。” 清 查慎行 《得树楼杂钞》卷十五:“鉢袋,犹禪家所云衣鉢也。惟 放翁 诗常用之。”
- 鉢头
bō tóu
1.唐 代乐舞节目。 传自西域。 唐 张祜 《容儿钵头》诗:“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 容儿 弄《鉢头》。” 2.盛器。《西游记》第五三回:“拿这鉢头儿去,是必多取些来。”
- 龙鉢
lóng bō
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 僧涉 ﹞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 坚 常使之呪龙请雨。俄而龙下鉢中,天輒大雨, 坚 及羣臣亲就钵观之。”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龙鉢已倾无法雨,虎牀犹在有悲风。”
- 鉢龙
bō lóng
钵中之龙。事本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 僧涉 (一作 沙公 )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 坚 常使之呪龙。俄而龙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 法鉢
fǎ bō
僧尼用于化斋盛食的钵盂。《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逐日里送真经,使的奴家舌头破,血染法鉢。”
- 鉢授
bō shòu
犹授钵。僧侣传授衣钵等法物。引申为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传授与继承。 清 钱谦益 《文毅赵公神道碑》:“于是乎灯传鉢授,为留中永錮之法。”
- 传鉢袋
chuán bō dài
犹传衣钵。谓继承祖业。 宋 陆游 《示子聿》诗:“我死汝应传鉢袋,勉持愚直报明时。”
- 乳鉢
rǔ bō
亦作“ 乳钵 ”。研细药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雷公炮炙论》:“癥块者,以硵砂、硝石二味,乳鉢中研作粉,同煅了,酒服,神效。” 宋 朱熹 《乳饼诗》:“清朝荐疎盘,乳钵有真味。”《西游记》第六九回:“医官听命,即将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并乳鉢、乳槌之类都送至馆中。”《红楼梦》第二八回:“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鉢乳了隔面子呢。”
- 鉢囊
bō náng
僧人盛放钵盂的袋子。《四分律·杂揵度之二》:“手捉鉢难护持,佛言:听作鉢囊盛,不繫囊口。鉢出,佛言:应绳繫,手捉鉢囊难护持。” 宋 苏轼 《题净因壁》诗:“瞑倚蒲团卧鉢囊,半窗疏箔度微凉。”
- 顩鉢罗
yǎn bō luó
梵文Kambala的音译。意为羊毛。
- 纳鉢
nà bō
亦作“ 纳宝 ”。 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 金 、 元 时国君的行营。 元 周伯琦 《<扈从诗>前序》:“啟行至 大口 ,留信宿,歷 皇后店 皁角 ,至 龙虎臺 ,皆纳鉢。犹 汉 言顿宿所也。”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一:“纳宝盘营象輦来,画帘毡暖九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