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鉢
xíng bō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元 张养浩 《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
- 铁鉢
tiě bō
僧徒的食器。用铁制成,故称。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木杯能渡水,铁鉢肯降龙。”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至今铁鉢在,当底手跡穿。”
- 饭鉢
fàn bō
盛饭的钵盂。元 张宪 《赠西僧》诗:“胡经函贝叶,饭鉢繫椰瓢。”
- 龙鉢
lóng bō
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 僧涉 ﹞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 坚 常使之呪龙请雨。俄而龙下鉢中,天輒大雨, 坚 及羣臣亲就钵观之。”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龙鉢已倾无法雨,虎牀犹在有悲风。”
- 法鉢
fǎ bō
僧尼用于化斋盛食的钵盂。《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逐日里送真经,使的奴家舌头破,血染法鉢。”
- 乳鉢
rǔ bō
亦作“ 乳钵 ”。研细药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雷公炮炙论》:“癥块者,以硵砂、硝石二味,乳鉢中研作粉,同煅了,酒服,神效。” 宋 朱熹 《乳饼诗》:“清朝荐疎盘,乳钵有真味。”《西游记》第六九回:“医官听命,即将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并乳鉢、乳槌之类都送至馆中。”《红楼梦》第二八回:“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鉢乳了隔面子呢。”
- 纳鉢
nà bō
亦作“ 纳宝 ”。 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 金 、 元 时国君的行营。 元 周伯琦 《<扈从诗>前序》:“啟行至 大口 ,留信宿,歷 皇后店 皁角 ,至 龙虎臺 ,皆纳鉢。犹 汉 言顿宿所也。”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一:“纳宝盘营象輦来,画帘毡暖九重开。”
- 石鉢
shí bō
陶钵。 僧人用的食器。 元 虞集 《送开元雪窗光禅师归平江》诗:“八月露水繁,石鉢满华蜜。” 元 萨都剌 《贺天竺长老訢笑隐召住大龙翔集庆寺》诗:“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鉢云寒卧夜龙。”
- 捺鉢
nà bō
契丹语。 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主的行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宋 王易 《重编燕北录》:“所谓捺鉢者,戎主所至处也。”《辽史·营卫志中》:“ 辽国 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嵗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鉢。”《辽诗纪事·懿德皇后》引《回心院》诗注:“君臣尚猎,故有四时捺鉢。”
- 沿门持鉢
yán mén chí bō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明 高攀龙 《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鉢,仰息他人。”亦作“ 沿门托鉢 ”、“ 沿门託鉢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鉢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钱锺书 《围城》七:“现在我真是无家可归,沿门讬钵,同事和学生全瞧不起的。”
- 托鉢
tuō bō
1.亦作“ 托钵 ”。 2.手托钵盂。指僧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梵语的省音译,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联灯会要·雪峰义存禅师》:“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甚么处去?”《续传灯录·惟正禅师》:“闻托鉢乞食,未闻安坐以享。”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衣食浑无措,空门来托鉢。” 明 陈贞慧 《书癸巳毘陵事》:“其时有 澹上人 ,从 匡庐 来,肩瓢笠,日托钵於市。” 3.泛谓贫困求人。 清 张鹿徵 《与程端伯先生书》:“邇来落魄无似,托鉢 东牟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以博升斗,不犹愈於托鉢同人,受守钱虏之轻薄乎?”《黑籍冤魂》第二十回:“终日在街头沿门托钵,到了夜间,就在人家屋檐下歇宿。”
- 降龙鉢
xiáng lóng bō
降伏毒龙的佛钵。 《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 如来 化 迦叶 三兄弟,至 优娄频螺村 ,求一止息处,彼有一草堂, 迦叶 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为毒龙,在此草堂害人畜, 迦叶 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 如来 住堂内,寂然入禪室。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 如来 亦入火光三昧,身出大火,草堂炽燃,如大火聚。时毒龙见 如来 所坐处独寂然无火,自至佛所,踊身入佛鉢中。”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涉公》:“ 涉公 者,西域人也……以 符坚 建元 十二年至 长安 ,能以祕呪呪下神龙。每旱, 坚 常请之呪龙,俄而龙下鉢中,天輒大雨。 坚 及羣臣亲就鉢中观之,咸叹其异。”后遂以“降龙鉢”泛指僧道的钵盂。 宋 陆游 《寓天庆观有林使君年八十七方烧丹云》诗:“故携开士降龙鉢,来寄高人梦蝶牀。”
- 髹鉢
xiū bō
涂上漆的钵盂。 元 吴师道 《和黄晋卿<北山纪游诗>》:“传玩遗髹鉢,兴嗟对殯宫。”
- 斋鉢
zhāi bō
即钵。 僧尼的食器。 宋 苏轼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诗:“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鉢久凄凉。”
- 沿门托鉢
yán mén tuō bō
见“ 沿门持鉢 ”。
- 宝鉢
bǎo bō
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法苑珠林》卷五一:“男女擎持宝鉢,满中七宝,取无穷尽。”《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六和持宝鉢,八敬捧金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