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鉢
shí bō
陶钵。 僧人用的食器。 元 虞集 《送开元雪窗光禅师归平江》诗:“八月露水繁,石鉢满华蜜。” 元 萨都剌 《贺天竺长老訢笑隐召住大龙翔集庆寺》诗:“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鉢云寒卧夜龙。”
- 鉢盂
bō yú
亦作“钵釪”。 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 刘 听 林公 讲, 王 语 刘 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復更听,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窗边锡杖解两虎,牀下鉢盂藏一龙。”《西游记》第五三回:“圣僧啊,这鉢盂饭是 孙大圣 向好处化来的。”
- 毕鉢罗
bì bō luó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 鉢特摩
bō tè mó
红莲花。 梵语padma的音译。《大宝积经·菩萨藏会·金毗罗天受记品》:“时 金毗罗 与其部从,即持种种天曼陀罗华、殟鉢罗华、鉢特摩华、拘贸陀华、奔荼利华。”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鉢特,徒得反。旧言波头摩,又作波头暮,此云赤莲花也。”
- 捺鉢
nà bō
契丹语。 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主的行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宋 王易 《重编燕北录》:“所谓捺鉢者,戎主所至处也。”《辽史·营卫志中》:“ 辽国 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嵗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鉢。”《辽诗纪事·懿德皇后》引《回心院》诗注:“君臣尚猎,故有四时捺鉢。”
- 沿门持鉢
yán mén chí bō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明 高攀龙 《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鉢,仰息他人。”亦作“ 沿门托鉢 ”、“ 沿门託鉢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鉢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钱锺书 《围城》七:“现在我真是无家可归,沿门讬钵,同事和学生全瞧不起的。”
- 鉢拏
bō ná
亦作“钵那”。钱。梵语的音译。据说八十枚贝珠为一钵拏,十六钵拏为一迦利沙钵拏。《大宝积经·菩萨藏会·大自在天授记品》:“定应以此五百羯利沙鉢那,贸花散奉放光如来。”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羯利沙鉢那,亦作迦利沙鉢拏,声之转也。鉢拏,此云铜钱,十六鉢拏为一迦利沙鉢拏。”
- 托鉢
tuō bō
1.亦作“ 托钵 ”。 2.手托钵盂。指僧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梵语的省音译,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联灯会要·雪峰义存禅师》:“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甚么处去?”《续传灯录·惟正禅师》:“闻托鉢乞食,未闻安坐以享。”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衣食浑无措,空门来托鉢。” 明 陈贞慧 《书癸巳毘陵事》:“其时有 澹上人 ,从 匡庐 来,肩瓢笠,日托钵於市。” 3.泛谓贫困求人。 清 张鹿徵 《与程端伯先生书》:“邇来落魄无似,托鉢 东牟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以博升斗,不犹愈於托鉢同人,受守钱虏之轻薄乎?”《黑籍冤魂》第二十回:“终日在街头沿门托钵,到了夜间,就在人家屋檐下歇宿。”
- 鉢昙摩罗伽大宝
bō tán mó luó qié dà bǎo
指红宝石。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罗伽大宝,宝光赫奕联暉,照耀昼夜。” 季羡林 等校注:“鉢曇摩罗伽,梵文padmarāga音译;鉢曇摩(padma)意为红莲花,罗伽(rāga)意为颜色。全名义云‘红莲花色’、‘具有红莲花色者’,即红宝石之名称。”
- 衣鉢相传
yī bō xiāng chuán
1.中国 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故称。 《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昔 后魏 末,有僧 达摩 者,本 天竺 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 释迦 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2.泛指一般师徒间学艺上的继承。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贡举》:“ 和鲁公 凝 , 梁 贞明 三年 薛廷珪 下第十三人及第, 后唐 长兴 四年知贡举,独爱 范鲁公 质 程文,语 范 曰:‘君文合在第一,暂屈居第十三人;用传老夫衣鉢。’时以为荣。其后相继为相。当时有赠诗者曰:‘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鉢尽相传。’”《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将来谈《文明小史》的,或者有取法诸公之处,薪火不絶,衣鉢相传,怕不供诸君的长生禄位么?”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所以衣鉢相传,为 希 学之正统者,盖有由也。”
- 降龙鉢
xiáng lóng bō
降伏毒龙的佛钵。 《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 如来 化 迦叶 三兄弟,至 优娄频螺村 ,求一止息处,彼有一草堂, 迦叶 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为毒龙,在此草堂害人畜, 迦叶 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 如来 住堂内,寂然入禪室。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 如来 亦入火光三昧,身出大火,草堂炽燃,如大火聚。时毒龙见 如来 所坐处独寂然无火,自至佛所,踊身入佛鉢中。”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涉公》:“ 涉公 者,西域人也……以 符坚 建元 十二年至 长安 ,能以祕呪呪下神龙。每旱, 坚 常请之呪龙,俄而龙下鉢中,天輒大雨。 坚 及羣臣亲就鉢中观之,咸叹其异。”后遂以“降龙鉢”泛指僧道的钵盂。 宋 陆游 《寓天庆观有林使君年八十七方烧丹云》诗:“故携开士降龙鉢,来寄高人梦蝶牀。”
- 髹鉢
xiū bō
涂上漆的钵盂。 元 吴师道 《和黄晋卿<北山纪游诗>》:“传玩遗髹鉢,兴嗟对殯宫。”
- 鉢钱
bō qián
布施僧尼的钱财。宋 苏辙 《杨惠之塑维摩像》诗:“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鉢钱。”《宋史·宗室传三·镇王竑》:“妻 吴氏 为比丘尼,赐 惠浄法空太师 ,月给鉢钱百贯。”
- 鉢那
bō nà
见“ 鉢拏 ”。
- 斋鉢
zhāi bō
即钵。 僧尼的食器。 宋 苏轼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诗:“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鉢久凄凉。”
- 沿门托鉢
yán mén tuō bō
见“ 沿门持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