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译
dǎo yì
1.亦作“ 导绎 ”。 向导兼翻译。《史记·大宛列传》:“ 乌孙 发导译送 騫 还。”《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遣 騫 ,为发导绎,抵 康居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三年》:“为发导译。” 胡三省 注:“导者,引路之人;译者,传言之人也。” 2.翻译。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光梵大师惟净》:“上遣都知 罗宗 译经润文。 夏英公 竦 诣传法院导译,冀得祥异之语以讖国。 净 焚香导译,逾刻乃曰: 天竺 无此字,不通辩译。”
- 译学
yì xué
翻译之学。
- 译费
yì fèi
支付给译者的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成了一部书之后,单是这笔译费就了不得。”
- 译校
yì xiào
翻译并校勘。 《书林》1986年第2期:“另一方面对采用的作品进行译校。”
- 译长
yì cháng
古代主持传译与奉使的职官。
- 译话
yì huà
1.闲话。 2.由古汉语译成的现代语体。
- 译问
yì wèn
翻译和询问。
- 新译
xīn yì
新的译本。佛教徒称 唐 代以下的 汉 译经典。亦有将 后秦 高僧 鸠摩罗什 的译经称作新译者。
- 演译
yǎn yì
引证解释的意思。
- 译经
yì jīng
翻译经典。 多指翻译佛经。
- 译家
yì jiā
翻译家。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佛教刚一传播,就曾有个别的译家和名僧的传记出现。”《修辞学习》1986年第2期:“我们许多优秀译家,在介绍外国作家作品上,在传播、交流世界文化上,是劳苦功高的。”
- 旧译
jiù yì
佛学术语,指旧时的翻译,和‘新译’对称。
- 译诗
yì shī
经过翻译的诗歌。
- 贡译
gòng yì
贡品和使者。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安边疏表文》:“陛下临御以来,羈縻遵养,十餘年中,贡译不絶。”
- 译审
yì shěn
寻绎细察,弄明白。译,通“ 绎 ”。
- 译法
yì fǎ
翻译的方法。《齐鲁学刊》1986年第2期:“《译注》认为如果把‘何有于我哉’译为‘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这种译法便不是 孔子 谦虚之辞。”《历史知识》1986年第2期:“《大唐西域记》对Cina一词的译法,表明 唐 代已有以‘汉’作为 中国 代称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