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语官
yì yǔ guān
古代从事翻译的官员。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 宋 洪皓 《松漠纪闻》卷上“ 金国 之法,夷人官 汉 地者,皆置通事,上下重轻,皆出其手,得以舞文招贿,三二年皆致富”自注:“﹝通事﹞即译语官也,或以有官人为之。”
- 译意风
yì yì fēng
翻译装置。翻译在隔音室内将讲演人或影片里的对白随时译成各种语言,听者可在座位上的耳机中选择能听懂的语言,多用于国际会议、电影院
- 标译
biāo yì
译述。《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乙未,特命 博囉 等传旨,宣諭 雅克特穆尔 、 巴特锡 、 和实 、 哈玛尔图 、 巴特勒 等曰:‘凡省、院、臺、百司庶政,询谋僉同,标译所奏,以告於朕。’”
- 译居
yì jū
选择居处。 译,通“ 择 ”。
- 象译
xiàng yì
1.犹翻译。 2.借指四方之国。
- 译胥
yì xū
译官。
- 胥译
xū yì
翻译,互译。明 李东阳 《<马石田文集>序》:“ 元 之入主中国,盖有气化以来所未见,八九十年,涵养生息,以旃裘为冠屨,以干楯为铅槧,以胥译为吟诵,製为文章,播为歌咏,鸣一代而传四方者,亦不可诬。”
- 译道
yì dào
见“ 译导 ”。
- 误译
wù yì
错误地翻译。
- 译着
yì zhuó
1.翻译﹑著述。 2.翻译的作品。详细解释 3.翻译、著述。 鲁迅 《书信集·致夏传经》:“我所译著的书,别纸录上,凡编译的,惟《引玉集》,《小约翰》,《死魂灵》三种尚佳,别的皆较旧。” 瞿秋白 《致胡适书》:“我以一个青年浅学,又是病体,要担任学术的译著和‘上大’教务两种重任。” 4.翻译的作品。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读了会‘落个爽快’的东西,自有新月社的人们的译著在。”
- 辑译
jí yì
辑集翻译。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农书商书工艺书,用白话辑译,乡僻童子,各就其业,受读一二年,终身受用不尽。” 鲁迅 《集外集拾遗·<静静的顿河>后记》:“卷首的事略,是从 德国 辑译的《新俄新小说家三十人集》的附录里翻译出来的。”
- 选译
xuǎn yì
选择整体中的一部分加以翻译。
- 译师
yì shī
翻译佛经的僧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佛书初来,首有《遗教经》、《四十二章》、《楞伽经》,译师 汉 人,故文亦简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由 年杂那古马热 任译师,翻译前此未译佛经多种。”
- 累译
lèi yì
几经转译。
- 译象
yì xiàng
《礼记·王制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后因以“译象”指翻译人员。
- 导译
dǎo yì
1.亦作“ 导绎 ”。 向导兼翻译。《史记·大宛列传》:“ 乌孙 发导译送 騫 还。”《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遣 騫 ,为发导绎,抵 康居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三年》:“为发导译。” 胡三省 注:“导者,引路之人;译者,传言之人也。” 2.翻译。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光梵大师惟净》:“上遣都知 罗宗 译经润文。 夏英公 竦 诣传法院导译,冀得祥异之语以讖国。 净 焚香导译,逾刻乃曰: 天竺 无此字,不通辩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