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讳迹
huì jì
犹敛迹。谓藏身不出。
- 法讳
fǎ huì
敬辞。 称出家人的法名。
- 惭讳
cán huì
羞惭隐瞒。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此妇并无惭讳之意,答道:‘妾身是也!然不祸於君,君幸勿惧。’”
- 讳过
huì guò
隐瞒过错或失误。《穀梁传·成公九年》:“ 晋 欒书 帅师伐 郑 ,不言战,以 郑伯 也……为贤者讳过。” 明 海瑞 《治安疏》:“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愈徵 文肃 之贤,而先生之不讳过也。”
- 讳生
huì shēng
避称生者的名。
- 有讳
yǒu huì
死的婉词。
- 讳避
huì bì
亦作“ 讳辟 ”。隐匿回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讳也。故诡 晋文 得志之实,以代讳避致王也。”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 许 田之类是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史》:“ 汉文帝 纪年有 后元 , 景帝 有 中元 ,有 后元 。 葛胜仲 曰:‘谓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
- 曲讳
qǔ huì
1.蓄意隐瞒。 2.指曲意加以掩饰。
- 护讳
hù huì
庇护和隐讳。
- 毋庸讳言
wú yōng huì yán
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 毫不避讳
háo bù bì huì
丝毫不回避,忌讳地做某事。
- 上讳下讳
shàng huì xià huì
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 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 讳败推过
huì bài tuī guò
隐瞒失败,推托过失
- 讳树数马
huì shù shù mǎ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 为尊者讳
wéi zūn zhě huì
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
- 时讳
shí huì
犹时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