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胙
zhǔ zuò
帝业。
- 胙俎
zuò zǔ
1.谓主人饮食之俎。胙,东阶,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飨时陈置牲口之具。胙,通“阼”。 2.古代祭祀时陈置祭肉之俎。
- 丰胙
fēng zuò
见“ 丰祚 ”。
- 禄胙
lù zuò
见“ 禄祚 ”。
- 散胙
sàn zuò
旧时祭祀以后,分发祭肉,叫做“散胙”。
- 赐胙
cì zuò
谓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汉 班固 《两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新唐书·礼乐志二》:“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 竺胙
zhú zuò
厚赐。 竺,通“ 篤 ”。
- 烙胙
lào zuò
河北承德等地词语,指在春节前一段时间,准备各种过年的食品,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七、八烙胙。
- 胙德
zuò dé
旧时歌颂帝王之词。 谓有天下者之德。
- 胙侑
zuò yòu
赐以祭肉,赠以束帛,表示亲近。
- 胙阶
zuò jiē
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古代天子、诸侯、大夫、士宾主相见,以东阶为主人迎宾登堂之地。胙,通“ 阼 ”。
- 腌胙
yān zuò
盐腌的胙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丑]一年到头不吃素,[副浄]醃胙。[丑]啐,你接得不好,倒露出脚色来。” 王季思 等注:“胙,祭祀时所供的肉。”
- 受胙
shòu zuò
接受胙肉。《左传·僖公九年》“下拜登受” 晋 杜预 注:“拜堂下,受胙於堂上。”《旧唐书·乐志一》:“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雩》:“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祷昊天上帝於圜邱,不设卤簿……不饮福受胙。”
- 世胙
shì zuò
谓世代享有封爵。《左传·襄公十四年》:“世胙大师,以表 东海 。” 杜预 注:“胙,报也;表,显也。谓显封 东海 ,以报大师之功。”《北史·魏咸阳王禧传》:“ 冀州 人 苏僧瓘 等三千人称 禧 清明,有惠政,请世胙 冀州 。”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昔者吾党以为革命既成,必不容大君世胙,惟建置大总统为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