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竈
dū zào
蒸炊用的大灶。《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元凤 元年, 燕王 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 颜师古 注:“都灶,烝炊之大灶也。”
- 野竈
yě zào
山野人家的灶。唐 陆龟蒙 《樵人十咏·樵家》:“山棚日纔下,野灶烟初起。”
- 避竈
bì zào
亦作“ 避灶 ”。避人而不当灶。《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成玄英 疏:“然火之人,不敢当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子一》:“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 谢竈
xiè zào
祭祀灶君。周振鹤 《苏州风俗·岁月·六月》:“谢灶: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比户媚灶。谚云:‘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祀时以米粉作糰,曰谢灶糰子;并素羞三簋而已。”参阅《苏州府志》卷三。
- 竈马
zào mǎ
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日下旧闻考·风俗》引《月令广义》:“ 燕 俗,图灶神鋟於木,以纸印之,曰灶马,士民竞鬻,以腊月二十四日焚之,为送灶上天。” 2.灶神的坐骑。《新民晚报》 3.19:“ 上海 风俗从廿三夜开始为灶王备马做轿。灶马是用红纸糊成的。” 4.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於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灶马》:“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
- 竈额
zào é
即灶突。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溼烟凝灶额,荒草覆墙头。”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灶额,灶突也。”参见“ 灶突 ”。
- 锅竈
guō zào
即灶。 生火做饭的设备。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四:“这两对夫妇是不同锅灶的,小的一对夫妇就像用人一样。” 柳青 《铜墙铁壁》第四章:“因为暖季嫌窑里热,庄户人多半在院里筑起锅灶,上面用席片搭着顶棚做饭。” 茹志鹃 《关大妈》五:“锅灶还砌在原来的地方。”
- 窰竈
yáo zào
亦作“窑灶”。古代一种熏烟御敌的军事设置。《墨子·备穴》:“斩艾与柴长尺,乃置窑灶中。先垒窑壁,迎穴为连。”
- 竈突
zào tū
灶上烟囱。《吕氏春秋·谕大》:“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井,此祸为妇女主爨者。”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那些婆娘晓得要去拿他,扯着家人媳妇叫嫂子的,拉着丫头叫好姐姐的,钻灶突的。”
- 祠竈
cí zào
祀灶。《史记·孝武本纪》:“是时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司马贞 索隐:“ 如淳 曰:‘祠灶可以致福。’案:礼灶者,老妇之祭,盛於盆,尊於瓶。《説文》、《周礼》以灶祠 祝融 。《淮南子》 炎帝 作火官,死为灶神。”《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光二年》:“ 李少君 以祠灶却老方见上。” 胡三省 注:“祠灶者,祭灶以致鬼物,化丹砂以为黄金,以为饮食器,可以延年,方士之言云尔。”参见“ 祀灶 ”、“ 祭灶 ”。
- 竈眉
zào méi
灶旁;灶边。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或老夫无衣,扶杖於树底;或病嫗无被,夕卧於灶眉。”
- 跳竈王
tiào zào wáng
旧时祭祀灶神的一种习俗。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腊月丐户装 钟馗 、灶神到人家乞钱米,自朔日至廿四日止,名曰跳灶王……谓之跳灶王者,旧俗在二十四日,是日必祀灶,有若娱灶神者,犹 满洲 祀神,谓之跳神也。”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傩》:“今 吴中 以腊月一日行儺,至二十四止,丐者为之,谓之跳灶王。” 清 顾禄 《清嘉录·跳灶王》:“月朔,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於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
- 竈王
zào wáng
:“ 上海 祭灶须用茨菇……茨菇音谐方言‘是个’。 祭灶用茨菇,取义灶王汇报时只讲‘是个’二字即可以了。”
- 竈煤
zào méi
灶上烟煤。可制墨,因作墨的代称。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柹叶。”
- 竈烟
zào yān
炊烟。《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元帝 时童謡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
- 重起炉竈
zhòng qǐ lú zào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