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竈火坑
zào huǒ kēng
即灶肚。 孙犁 《白洋淀纪事·齐满花》:“大娘正在灶火坑里烧火。”亦省称“ 灶坑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郭全海 在吵嚷中,走到灶坑边,点起小烟袋。” 刘云鹏 《柳河屯烽火》第一章三:“ 田庆虎 一口气跑回家来,一进门,见媳妇正坐在灶坑边烧火。”参见“ 灶肚 ”。
- 竈地
zào dì
盐民聚居设灶煮盐的地方。《清会典·户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原注:“ 长芦 、 山东 、 两淮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灶丁之地曰灶地。”
- 竈君
zào jūn
灶神的别称。《战国策·赵策三》:“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説则可,无説则死。”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英烈传》第四回:“今日是腊月二十四,‘经’里面説,天下的灶君,同天下的土地,今夜上天,奏知人间善恶。”《日下旧闻考·风俗》引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谓灶翌日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祝曰:好多説,不好少説。”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你们这班后生子,没有吃得油盐足,把土地菩萨都打得稀烂,灶君王爷也撕掉。”
- 竈妾
zào qiè
女厨工。清 周天度 《<通俗编>序》:“语有见于经传,学士大夫所不习,而蕘僮、灶妾口常及之。”
- 竈界
zào jiè
:“送灶…… 上海 以及 江 南地区一般又讲作‘送灶界’。 ”
- 竈墨
zào mò
锅底烟煤。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鬼皂隶》:“候鬼来时,以灶墨涂其面。”
- 竈披
zào pī
见“ 灶披间 ”。
- 竈甬
zào yǒng
冶炼工匠。 清 郑珍 《者海铅厂》诗:“灶甬边炉宿,煤丁倚石炊。”
- 竈词
zào cí
:“祭灶前须到庙宇中讨还写有‘上天言好事,回家报平安’的灶词黏在灶团上。”
- 竈爷
zào yé
灶神的俗称。《歧路灯》第三十回:“你明日不近前,我寻到您家,问土地、灶爷要你!”
- 竈膛
zào táng
即灶肚。 谢方祠 《九个炊事员》:“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 刘云鹏 《柳河屯烽火》第一章三:“ 九兰 见 庆虎 捋胳膊挽袖子的架势,故意装作安然无事的样子,照旧向灶膛里添柴烧火,继续做饭,一声不响。”参见“ 灶肚 ”。
- 竈釜
zào fǔ
灶和锅。指执炊治膳。《东观汉记·周泽传》:“为 澠池 令,奉公克己,妻子自亲灶釜。”
- 竈上骚除
zào shàng sāo chú
打扫灶头。喻轻而易举。《史记·李斯列传》:“夫以 秦 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贞 索隐:“骚,音‘埽’。言 秦 欲并天下,若炊妇埽除灶上之不浄,不足为难。”
- 竈廪
zào lǐn
指行炊处和贮粮处。宋 欧阳修 《夷陵县至喜堂记》:“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廩,异人畜,以变其俗。”
- 竈团
zào tuán
:“祭灶食品也是有讲究的,最重要的是灶团和元宝糖。灶团即糯米团子。”
- 竈王爷
zào wáng yé
灶神的俗称。《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怎么今儿个,他又外厨房里的灶王爷,闹了个独坐儿呢?”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咱们今儿是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逯斐 《夜航》三:“往年,腊月二十四了,送灶王爷上西天去的爆竹声不断,而现在,就用这紧张的劳动来除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