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盘
jì pán
古代举行路祭所设的祭台。唐 大历 年间盛行一种路祭送葬仪式,送葬人在灵车行经的道旁搭建露天祭台,内陈设祭品及诸种戏剧人物的塑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 大历 中, 太原 节度 辛云京 葬日,诸道节度使使人脩祭, 范阳 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 尉迟鄂公 与 突厥 鬭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又停车设 项羽 与 汉高祖 会 鸿门 之象,良久乃毕。縗絰者皆手擘布幕,收哭观戏。事毕,孝子陈语与使人:‘祭盘大好,赏马两匹。’”
- 生祭
shēng jì
1.谓牲祭。 2.为赴死或将死的人举行祭礼。
- 瓜祭
guā jì
谓食瓜荐新,必先祭祖,示不忘本。
- 祭玉
jì yù
祭祀时所用之玉。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前代礼神,有祭玉、燔玉二品。”《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庚午,詔有司更造祭器、祭玉等。”
- 献祭
xiàn jì
奉祀;祭供。《汉书·王莽传中》:“五年二月, 文母皇太后 崩……立庙於 长安 , 新 室世世献祭。” 宋 徐天麟 《西汉会要·礼六·宗庙》:“ 平帝 元始 四年,尊 孝宣庙 为 中宗 ,天子世世献祭。” 纳兰星岛 《呼玛河上的摇篮曲》二:“秋天来啦,奶奶到 云雀岭 的大森林里去献祭。”
- 祭献
jì xiàn
祭祀供奉。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过了两日,是正月初五, 苏州 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
- 祭牲
jì shēng
指古代祭祀时用牲畜(奴隶社会甚至用活人)作祭品。《礼记·祭义》:“牺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奴隶与农奴的纠葛》:“ 周 代还是有杀殉制的,而且在 春秋 年间都还在用人为祭牲。”
- 牢祭
láo jì
古代用纯色牛羊豕的祭祀。
- 牙祭
yá jì
丰盛的饭食
- 燔祭
fán jì
用火烧全兽作为献祭
- 燎祭
liáo jì
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
- 祭炼
jì liàn
又称太极祭炼法。道教语。祭鬼炼度的方法。谓对死者进行“施食”、“追荐”,可使死者生前的罪过得到宽宥,并早升天界。 宋 郑思肖 《太极祭炼内法》卷上:“每年三元、五腊,谓之八解脱日、八节。庚申甲子一年之间二十八会,祭鍊幽冥所不可缺。” 元 徐善政 《<太极祭炼内法>序》:“太极祭鍊法者, 葛仙公 祭鬼之法也。”
- 祭灶
jì zào
即祀灶。为五祀之一。古于夏祭。
- 祭灵
jì líng
祭奠死者的灵魂,一般在灵柩或灵堂前
- 淫祭
yín jì
淫祀,邪祭。
- 泛祭
fàn jì
亦作“氾祭”。古人祭食之礼,祭品各置其处。如果不按规定分置,而是远散祭品,即谓“汎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叔孙穆子 食 庆封 , 庆封 氾祭, 穆子 不説,使工为之诵《茅鴟》。” 杜预 注:“礼,食有祭,示有所先也。氾祭,远散所祭,不共。” 孔颖达 疏:“祭食之礼,各有其处……故知汎祭为远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乡党》著饮食之详,《左传》垂汎祭之誚,饥渴之於人亦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