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试
tiě shì
以帖经试士。《新唐书·杨瑒传》:“ 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
- 春帖子词
chūn tiě zǐ cí
即春帖子。
- 帖子词
tiě zǐ cí
宋 代八节内宴时翰林院侍臣献给宫中的诗,粘贴于阁中门壁。大都为五七言绝句。
- 论帖
lùn tiē
上级对下级的手令。
- 説帖
shuō tiē
1.便柬;便帖。《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写个説帖来,幸得他后日还有一席酒在这里,等我抵面和他説又好説些。”《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杜少卿 写説帖,请这两人来陪表兄。”《痛史》第二回:“ 巫忠 点了点头。 似道 便走到里面套间里,写了一个説帖,叫家人送去太医院。” 2.条陈、建议书一类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拿白摺子写了説帖,派管家当堂呈递。”《老残游记》第三回:“至於其中曲折,亦非倾盖之间所能尽的,容慢慢的做个説帖呈出览了。”《光明日报》 3.:“不过 李时珍 连续给皇帝上了两次‘说帖’(群众来信),都被太医院扣压了,好像石沉大海,消息全无。” 4.外交照会。 清 林则徐 《会谕义律分别准驳事宜》:“本大臣、本部堂查閲此次説帖,尚不及前次之明白。” 夏衍 《懒寻旧梦录》二:“ 中国 代表在 巴黎 和会上提出了关于 山东 问题的说帖。” 5.告示;启事。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在电线柱子和墙壁上,夏天常有劝人勿吃天然冰的警告,春天就是告诫父母,快给儿女去种牛痘的说帖,上面还画着一个穿红衫的小孩子。”
- 解帖
jiě tiē
方言。当票。
- 契帖
qì tiē
犹借据。 清 焦循 《忆书》六:“诸侄饔飱或不继, 卞孺人 即以田所出米,时假与之,而必取契帖,曰:‘使知为借,庶不浪用。’。
- 奏帖
zòu tiē
犹奏章。
- 覆帖
fù tiē
文书信函后所附告知机密的单帖。
- 白头帖子
bái tóu tiě zǐ
匿名信;不具名的招帖。
- 没头帖子
méi tóu tiě zǐ
旧指非官府颁布的文件。
- 帖头
tiě tóu
差役。旧时供官府差遣的人。《宋史·食货志下三》:“禁榷之地,皆官役乡户衙前及民夫,谓之帖头,水陆漕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始以陆运,既差帖头,又役车户,贫人惧役,连岁逋逃。今悉罢之,二利也。”
- 裹鲊帖
guǒ zhǎ tiē
晋 王羲之 《王右军集》卷二:“裹鮓味佳,今致君,所须可示,弗难。 ”世称《裹鮓帖》。
- 画帖
huà tiè
用来临摹作画的范本
- 甲帖
jiǎ tiē
宋 时政府发至地方基层户籍单位“甲”的田契之类的文据。
- 由帖
yóu tiē
登记赋税数额的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