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帖
yī tiē
1.药一剂称一帖。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 2.指一帖药。《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 3.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 4.一幅字帖。 宋 苏轼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鬢鬚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 。” 5.犹一盏。《景德传灯录·法真禅师》:“师云:侍者取一帖茶与遮僧。”
- 全帖
quán tiē
旧时礼帖的一种。 用红纸制,共有十面,横迭而成。用全帖表示恭敬郑重之意。
- 儿啼帖
ér tí tiē
旧俗张贴在外,用以防止小孩夜间啼哭的字条。
- 传帖
chuán tiē
1.指下达的文书。 2.指下达文书。
- 升元帖
shēng yuán tiē
法帖名。南唐后主 李煜 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 昇元 二年三月 建业 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书碑帖》:“ 江 南 后主 ,尝詔 徐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之石,名‘昇元帖’。此刻在 淳化 之前,当为法帖之祖也。”参阅 清 孙承泽 《闲者轩帖考》。
- 书帖
shū tiē
1.书写简帖。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2.指书札、柬帖。 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 曾益 等注:“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元丰 中, 王荆公 居 半山 ,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 梁斌 《播火记》四:“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子 江涛 入狱的事, 贵他娘 又动了一会子悲伤,才离开 柏树坟 ,走到 春兰 家里,和 春兰 定规好,请人写了书帖送过去。” 3.字帖;墨迹。 宋 梅尧臣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诗:“刑政二字布楷法,古今书帖未足观。”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士大夫家,亦有爱其书帖者,皆藏去,以为清玩。”
- 服帖
fú tiē
见“ 服贴 ”。
- 中秋帖
zhōng qiū tiē
又名《十二月帖》。
- 伏伏帖帖
fú fú tiē tiē
亦作“ 伏伏贴贴 ”。心甘情愿;顺从。 明 冯梦龙 《山歌·咏物》:“结识私情像毡条,伏伏帖帖枕席做相交。”《玉佛缘》第二回:“原来功名心热的人最易着迷,只被 半仙 几句话,便伏伏帖帖的肯出钱。”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一:“必须由小孩自己动手拿一张四条腿的板凳,拉开裤子,伏伏贴贴地爬在凳上,将小屁股露出来,让先生拿着一支两三尺长的竹板子,劈劈啪啪地打一阵。”
- 鱼书雁帖
yú shū yàn tiě
泛指书信。
- 唐临晋帖
táng lín jìn tiě
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 伯远帖
bó yuǎn tiē
晋 王珣 尺牍,五行四十七字,行书。 此帖笔法峻拔刚断,意味高古,为 晋 人妙品。
- 发帖
fā tiē
一般指在论坛或者贴吧发表文字或者图片或者包括音乐视频的综合性作品。
- 大红全帖
dà hóng quán tiē
旧时表示郑重礼节的红柬。用梅红纸折成帖式,共十面,故称全帖。
- 俸帖
fèng tiē
领取俸禄的凭证。
- 俯帖
fǔ tiē
见“ 俯首帖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