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坫
fǎn diàn
1.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2.外向室。
- 反城
fǎn chéng
献城投敌。
- 反畔
fǎn pàn
见“ 反叛 ”。
- 反道
fǎn dào
1.违反正道。 2.还归正道。 3.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
- 反国
fǎn guó
1.归国。 2.反叛之国。
- 反音
fǎn yīn
即反切。
- 反踵
fǎn zhǒng
1.脚跟反向。 2.犹旋踵。谓时间极短。
- 反风
fǎn fēng
风向倒转。
- 反葬
fǎn zàng
死在外地,归葬于故乡。《礼记·檀弓上》:“ 太公 封於 营丘 ,比及五世,皆反葬於 周 。”《北史·李德林传》:“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
- 自反
zì fǎn
1.反躬自问;自己反省。《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赵岐 注:“缩,义也……自省有义,虽敌家千万人,我直往突之。” 宋 陈亮 《复吕子阳书》:“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 2.犹自改。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反之蹊,盖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南齐书·刘瓛传》:“ 袁 褚 诸公,咸加劝励,终不能自反也。” 3.犹自止。《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每寝,先於灵牀酌奠酒饮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 4.自行类推。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旧唐书·刘子玄传》:“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5.自相矛盾。 章炳麟 《訄书·订孔》“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羣治天下”原注:“《荀子·王制》上言‘道不过 三代 ,法不贰后王。’下言‘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復古。’二义亦非自反。” 6.自行恢复。《南史·梁纪上·武帝上》:“死者不可復生,刑者无因自反,由此而望滋实,庸可致乎?” 7.自行回返;自然地折回。 晋 成公绥 《啸赋》:“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子云 所谓先骋 郑 卫 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 8.汉字中有些形声字,以构成该字之两单字相切,适为该字的读音。例如:女、良为“娘”;舍、予为“舒”,欠、金为“钦”之类,称为“自反”。然此仅为偶合,非一般规律。《北史·齐纪中·废帝》:“ 天保 元年,立为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於‘跡’字下註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曰:‘跡字,“足”傍“亦”为“跡”,岂非自反耶?’”
- 反间
fǎn jiàn
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获得虚假的情报,也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和
- 反照
fǎn zhào
光线反映照射
- 平反
píng fǎn
把判错的案件或做错的政治结论改正过来
- 反切
fǎn qiè
[a traditional method of indicat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a Chinese character by using two other Chinese characters,the first having the same consonant as the given character and the second having the same vowel (with or without final nasal) and tone] 古汉语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注读另一个字,例如塑,桑故切(或桑故反)。 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塑字声母跟桑字声母相同,都是s),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塑字的韵母的字调跟故相同,都是u韵母,都是去声)
- 反调
fǎn diào
- 反语
fǎn yǔ
1.即反切。 2.修辞格之一。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3.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