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
jiǔ yuè
1.[september]: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the ninth moon]:第九个太阴月 3.[nine month]:九个月
- 九品中正制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zhì
- 中九
zhōng jiǔ
指农历每月初九日。
- 不如意事常八九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
指不符合心愿的事情经常发生
- 九万欲抟空
jiǔ wàn yù tuán kōng
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
- 九漏
jiǔ lòu
1.佛家语。指由身、口、意所造恶业而产生的种种烦恼。九,九穴(眼、耳、鼻、口及两便);漏,烦恼的异称。 2.笛子的别名。
- 九龙
jiǔ lóng
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文选·张衡<东京赋>》:“ 九龙 之内,寔曰嘉德。” 薛综 注:“ 九龙 ,本 周 时殿名也。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之一:“ 吴 师破九龙,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注:“九龙,《淮南子·泰族训》:‘ 闔閭 伐 楚 ……破九龙之鐘。’” 唐太宗 《咏烛》诗之二:“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龙烛。如: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舆。 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驂驾九龙十二白虎。”《云笈七籤》卷九八:“宝盖连舆,命驾御九龙。” 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龙下,治此 江 汉 安。” 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北齐书·王昕传》:“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藴藉,世号 王氏 九龙。”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类·九龙》:“ 后魏 崔子瑜 、 子枢 等九人号九龙。” 唐 杨炯 《宴人杨八宅序》:“一门九龙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绪秩。” 5.称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马》:“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号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龙。”参见“ 九逸 ”。 6.鞭炮的一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宛署记》又有名九龙入云。即炮仗之九条龙也。”
- 九阴
jiǔ yīn
1.幽渺之地。 2.指阴间。
- 九草
jiǔ cǎo
指鹿吃的九种可解毒的草。
- 九戒
jiǔ jiè
1.指九种危害国家而必须防止的现象。 2.指九条应遵守的教戒。
- 九代
jiǔ dài
1.九个朝代。 2.九世。 3.马名。
- 九湃
jiǔ pài
即九派。指 长江 。
- 九宗
jiǔ zōng
同姓的九族。《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预 注:“九宗,一姓为九族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书》:“ 鲁 之封有六族焉, 卫 之封有七族焉, 唐 之封有九宗五正焉。”
- 九伯
jiǔ bó
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 2.泛指地方长官。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 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3.见“ 九百 ”。
- 下九流
xià jiǔ liú
旧指从事各种社会地位低下职业的人,如戏子、脚夫、吹鼓手等
- 九牛一毛
jiǔ niú yī máo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