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棚车鼓笛
péng chē gǔ dí
宋真宗 咸平 、 景德 间,天下升平。
- 花鼓棒
huā gǔ bàng
旧时 杭州 谓僧人为丧事人家作法乐时抛弄鼓棒。 元 李有 《古杭杂记》:“杭 州市 肆,有丧之家,命僧作为佛事……花鼓棒者,谓每举法乐,则一僧以三四鼓棒在手轮转抛弄,诸妇人竞观之以为乐。”
- 梨花鼓
lí huā gǔ
即梨花大鼓。
- 梆鼓
bāng gǔ
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 鼓桴
gǔ fú
鼓槌。
- 鼓楼花桥
gǔ lóu huā qiáo
侗族鼓楼来源与侗族的“堂卡”、“堂瓦”,即与侗族“卡房”有直接的承袭关系。侗语中“堂”是大伙人的意思,“瓦”是说话的意思。
- 鼓桡
gǔ ráo
1.扰动。 2.划桨。
- 鼓栧
gǔ yì
见“ 鼓枻 ”。
- 鼓栗
gǔ lì
亦作“ 鼓慄 ”。震惊战慄。
- 鼓栏
gǔ lán
上有围栏的鼓架。
- 鼓柁
gǔ tuó
亦作“ 鼓柂 ”。摇动船舵。谓泛舟。
- 鼓架部
gǔ jià bù
唐 代乐部(乐队)之一。 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橦、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架部》。
- 鼓架
gǔ jià
1.安放鼓的架子。 2.画竹时所忌用画法之一。谓中间一竿直出,左右两竿交叉有如鼓架者。
- 鼓板
gǔ bǎn
1.说书时所用的鼓和板 2.人类的鼓室骨,在成人是与颞骨岩部相融合的[骨]板
- 板鼓
bǎn gǔ
一面蒙有牛皮、发音响脆的打击乐器,用于乐队指挥
- 杖鼓曲
zhàng gǔ qǔ
古乐曲名。用杖鼓伴奏的乐曲。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得《黄帝炎》一曲於 交趾 ,乃杖鼓曲也。”原注:“炎,或作‘盐’。”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中:“唐诗‘媚赖 吴 娘唱是盐,更奏新声利骨盐’,谓之盐者吟行曲引之类,《乐府解题》谓之杖鼓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