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铃打鼓
yáng líng dǎ gǔ
比喻大声张扬。
- 茶鼓
chá gǔ
亦作“ 茶皷 ”。佛教语。禅寺法堂西北角设置此鼓,集僧用茶汤时用。
- 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暮:傍晚。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一鼓
yī gǔ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晋 赵鞅 、 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 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鐘,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 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 峻 ( 苏峻 )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将军, 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 操 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敌人跑掉一个!”参见“ 一鼓作气 ”。
- 重振旗鼓
chóng zhèn qí gǔ
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
- 三棒鼓
sān bàng gǔ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
- 紧锣密鼓
jǐn luó mì gǔ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 挝鼓
zhuā gǔ
1.击鼓。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清 陈维崧 《水龙吟·江行望秣陵作》词:“何处廻颿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 2.特指击登闻鼓。《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今畿甸之民,州县一不得其情,则之臺之省,以至挝鼓,必彻而后已。”参见“ 登闻鼓 ”。
- 偃旗卧鼓
yǎn qí wò gǔ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 渔阳鞞鼓
yú yáng pí gǔ
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 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 不郎鼓
bù láng gǔ
亦作“ 不琅鼓 ”。货郎所拿的有柄小鼓,两侧以绳系坠,摇动时“不郎”作响,故名。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自家是个货郎儿,来到这街市上,我摇动不郎鼓儿,看有甚么人来。”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这里是 刘二公 家门首,摇动这不琅鼓儿。”
- 揩鼓
kāi gǔ
乐器名。
- 开台锣鼓
kāi tái luó gǔ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谯鼓
qiáo gǔ
谯楼更鼓。
- 筛锣擂鼓
shāi luó léi gǔ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