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衢鼓
qú gǔ
街鼓。
- 街鼓
jiē gǔ
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宵禁开始和终止时击鼓通报。始于 唐 , 宋 以后亦泛指“更鼓”。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 马周 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 唐 李益 《汉宫少年行》:“君不见上宫警夜行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 唐 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幼谦 ﹞等到后半夜,街鼓将动,方才闷闷回来了。”《花月痕》第二八回:“冬山如睡,玉艷临醒,街鼓鼕鼕,夜光艷艷。”参阅《旧唐书·马周传》。
- 行鼓
xíng gǔ
旧时卤簿中所用的鼓。
- 鼓行
gǔ xíng
1.击鼓行军。 2.引申为大张声势地前去。 3.盛行;风行。
- 衅鼓
xìn gǔ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孟明 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衅鼓,使归就戮於 秦 。’” 杜预 注:“杀人以血涂鼓,谓之衅鼓。”《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 杜预 注:“师出,先事祓祷於社,谓之宜社;於是杀牲以血涂鼓鼙为衅鼓。” 唐 独孤及 《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几社衅鼓,职臣之分。”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 温禺 衅鼓, 屠耆 染戕。”
- 蛮鼓
mán gǔ
南方一种大鼓。也叫蜀鼓。
- 蛙鼓
wā gǔ
亦作“ 蛙皷 ”。群蛙叫声。
- 鼓蓬蓬
gǔ péng péng
形容凸起或胀大的样子。
- 鼓荡
gǔ dàng
1.亦作“鼓盪”。 鼓动激荡。 2.见“鼓荡”。
- 鼓子花
gǔ zǐ huā
1.草花名。即旋花。 2.比喻容色不佳的妓女。
- 花鼓
huā gǔ
多由男女二人对唱对舞的一种地方锣鼓歌舞
- 鼓节
gǔ jié
1.古代行军时击鼓钲以为节,指示进退。《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宋史·乐志》:“鐲,鉦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 2.仪仗之类,表示官阶。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 永熙 元年,补子都督,并加鼓节军仪,除 桑乾 太守,辅补都督。”《周书·李延孙传》:“ 孝昌 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 长寿 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
- 节鼓
jié gǔ
古代乐器。 状如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 鼓子船
gǔ zǐ chuán
船的一种。
- 鼚鼓轩舞
chāng gǔ xuān wǔ
谓击鼓跳舞。泛指游乐。
- 鼓舞曲
gǔ wǔ qǔ
乐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