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鸣鼓而攻之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鼓睛暴眼
gǔ jīng bào yǎn
指眼睛突出的样子。
- 鼓吹喧阗
gǔ chuī xuān tián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 擂鼓鸣金
léi gǔ míng jīn
金:指锣。 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 挝鼓
zhuā gǔ
1.击鼓。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清 陈维崧 《水龙吟·江行望秣陵作》词:“何处廻颿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 2.特指击登闻鼓。《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今畿甸之民,州县一不得其情,则之臺之省,以至挝鼓,必彻而后已。”参见“ 登闻鼓 ”。
- 鼓动
gǔ dòng
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
- 偃旗卧鼓
yǎn qí wò gǔ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 明鼓而攻之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旗鼓相当
qí gǔ xiāng dāng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 掉舌鼓唇
diào shé gǔ chún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腰鼓兄弟
yāo gǔ xiōng dì
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 渔阳鞞鼓
yú yáng pí gǔ
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 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 不郎鼓
bù láng gǔ
亦作“ 不琅鼓 ”。货郎所拿的有柄小鼓,两侧以绳系坠,摇动时“不郎”作响,故名。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自家是个货郎儿,来到这街市上,我摇动不郎鼓儿,看有甚么人来。”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这里是 刘二公 家门首,摇动这不琅鼓儿。”
- 揩鼓
kāi gǔ
乐器名。
- 开台锣鼓
kāi tái luó gǔ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 钟鼓之色
zhōng gǔ zhī sè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