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鼕鼕鼓
dōng dōng gǔ
街鼓的俗称。唐 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书·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太宗 时,命 张公 洎 製坊名,列牌於楼上。按 唐 马周 始建议置鼕鼕鼓,惟两京有之。后 北都 亦有鼕鼕鼓,是则京都之制也。”
- 鼓子曲
gǔ zǐ qǔ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河南 及 湖北 北部,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头曲等四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围桌坐唱,后来才上舞台演唱。
- 转鼓
zhuàn gǔ
制革过程中生皮在里面翻转(如为了洗皮、浸酸、鞣制、染色)或在里面清洗毛皮(通过与细锯末共同翻转)的回转圆筒
- 鼜鼓
cào gǔ
古代巡夜戒守所击之鼓。
- 齐鼓
qí gǔ
亦作“ 齐皷 ”。鼓名。齐,通“ 脐 ”。
- 朝鼓
cháo gǔ
古代君臣上早朝时所鸣之鼓。
- 鼓令
gǔ lìng
鼓弄支使。
- 鼓鼻
gǔ bí
扇动鼻子。 指喷气。
- 鼓斗
gǔ dòu
强迫、欺负
- 鼓率
gǔ lǜ
谓擂鼓率领。
- 贲鼓
bēn gǔ
大鼓。
- 踏鼓
tà gǔ
亦作“蹋鼓”。 古时歌舞,著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
- 禁鼓
jìn gǔ
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 《水浒传》第五六回:“早听得譙楼禁鼓,却转初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 权德 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復 长安 旧制。”
- 鼛鼓
gāo gǔ
大鼓
- 椎鼓
chuí gǔ
击鼓。
- 鼓曲
gǔ qǔ
1.鼓乐声。 2.击奏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