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鼈臑
biē nào
指三角锥体。《九章算术·商功》:“斜解立方,得两壍堵。斜解壍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阳马居二,鳖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两鳖臑三而一,验之以棊,其形露矣。” 刘徽 注:“此术臑者,背节也,或曰半阳马,其形有似鳖肘,故以名云。中破阳马,得两鳖臑,鳖臑之起数,数同而实据半,故云六而一即得。”
- 鼈拗
biē ǎo
亦作“鱉拗”。犹别扭。意见不相投。鳖,用同“ 彆 ”。《水浒传》第十四回:“倘或路上与小人鱉拗起来, 杨志 如何敢和他争执得?”
- 鼈岩
biē yán
坎井之蛙对东海之鳖自诩其“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东海之鳖告之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 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见《庄子·秋水》。后以“鳖巖”谓见笑于大方之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常怀鮐腹之誚,每惧鳖巖之讥。”
- 鼈壳
biē ké
亦作“鱉壳”。 指鳖的背甲。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 高山 云]我入城时,曾问人来,那人家门首弔着个龟盖。[正末云]敢是鱉壳。”
- 鼈封
biē fēng
亦作“鱉封”。传说中的怪兽名。有两首,形似猪。《逸周书·王会》:“区阳以鳖封,鳖封者,若彘,前后有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鳖封》:“鱉封者彘,前后有首。” 王伯厚 补注:“考以《山海经》第七卷:‘并封在 巫咸 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盖即此物也。”参见“ 并封 ”。
- 鼈灵
biē líng
亦作“鱉令”。亦作“鱉泠”。传说中古代 蜀国 帝名。《经典集林》卷十四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有一人名 鳖灵 ,其尸亡去, 荆 人求之不得。 鳖灵 尸随江水上至 郫 ,遂活,与 望帝 相见。 望帝 以 鳖灵 为相……自以德薄不如 鳖灵 ,乃委国授之而去,如 尧 之禪 舜 。 鳖灵 即位,号曰 开明帝 。”《后汉书·张衡传》:“ 鳖令 殪而尸亡兮,取 蜀 禪而引世。” 李贤 注:“ 鳖令 , 蜀王 名也。令音灵。”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时有 荆 人 鳖泠 死,其尸随水上, 荆 人求之不得, 鳖泠 至 汶山 下,忽復生,见 望帝 , 帝 立以为相。”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一·杜宇鳖令》:“按诸《蜀记》, 杜宇 末年逊位 鱉令 。 鱉令 者, 荆 人也。”
- 鼈燥
biē zào
亦作“鱉燥”。 见“ 鳖懆 ”。
- 鼈化
biē huà
《国语·晋语九》:“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 淮 为蜃。黿鼉鱼鳖,莫不能化。”后以“鳖化”谓鳖之化生。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序》:“有鹊飞而得印,鳖化而衔题。叱羊射虎,挺质之尚存;翔燕鸣鱼,类形之可验。”
- 鼈伏
biē fú
鳖低头俯伏。《埤雅·释鱼》:“世云鳖伏随日,谓随日光所转,朝首东乡,夕首西乡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鳖》:“《类从》云:‘鼉一鸣而鳖伏,性相制也。’”
- 鼈臛
biē huò
鳖肉羹。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作鳖臛法;鳖具完全煮,去甲藏,羊肉一斤、葱三升、豉五合、粳米半合、薑五两、木兰一寸、酒一升,煮鳖、盐苦酒、口调其味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其太夫人喜鳖臛。”
- 鼈菜
biē cài
蕨菜的别名。《诗·召南·草虫》“陟彼 南山 ,言采其蕨” 唐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言有人升彼 南山 之上云:‘我欲采其鳖菜。’”
- 鼈裙
biē qún
亦作“鱉裙”。 鳖甲四周的软肉。是一种佳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王从事妻》:“忆亡妻在时,最能饌此,每治鱉裙,去黑皮必尽,切臠方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新粟米炊鱼子饭,嫩籚笋煮鱉裙羹。” 清 曹寅 《栗花歌》:“天花银盘充庖厨,漫山鱉裙鸭脚庸材耳。”
- 鼈甲
biē jiǎ
1.鳖的背壳。 可制中药。《新唐书·地理志七上》:“ 广州 南海郡 ,中都督府。土贡:银、藤簟、竹席、荔支、鼊皮、鳖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鳖》﹝修治﹞引《别录》:“鳖甲生 丹阳 池泽,采无时。” 2.灵车的车盖。《释名·释丧制》:“﹝舆棺之车﹞其葢曰柳……亦曰鳖甲,似鳖甲然也。” 毕沅 疏证:“殯车之葢名輤,葬车之葢名荒,其谓之鳖甲则同也。”参见“ 鳖甲车 ”。
- 鼈甲车
biē jiǎ chē
灵车。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载以鳖甲车,衬土而下,平地无坟。”
- 鼈泠
biē líng
见“ 鳖灵 ”。
- 鼈珠
biē zhū
《吕氏春秋·本味》:“ 醴水 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 陈奇猷 校释:“皮有珠文。”《山海经·东山经》引作“﹝珠蟞鱼﹞六足,有珠”。后因谓鳖足有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集解﹞引 陆佃 曰:“龙珠在頷,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鮫珠在皮,鼇珠在足,蚌珠在腹。”按,《初学记》卷八引 沉怀远 《南越志》:“海中多朱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此又为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