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唇植髭
zhāng chún zhí zī
指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 赤髭白足
chì zī bái z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陀耶舍》:“ 舍 ( 耶舍 )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时人号曰 赤髭毗婆沙 。”又《神异下·释昙始》:“ 始 ( 曇始 )足白於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后以“赤髭白足”泛指有道行的僧人。
- 髭龙
zī lóng
唐太宗 的别称。
- 髭髯
zī rán
胡须。
- 须髭
xū zī
胡须。
- 髭须
zī xū
嘴周围的胡子
- 髭毛
zī máo
方言。谓毛发直竖张散。形容发怒、发脾气。如:他听了这句话,当时就髭毛儿了。
- 髭根
zī gēn
胡须的根部。
- 黑髭髭
hēi zī zī
形容黑而密。
- 鬓髭
bìn zī
犹须发。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至 贞元 十七年,方薙鬢髭。翌日遽讲所习《湼槃经》。”
- 髭鬓
zī bìn
胡须和鬓发。
- 霜髭
shuāng zī
1.白须。 唐 方干 《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 明 文徵明 《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 清 厉鹗 《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 2.指胡须变白。 唐 贾岛 《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 银髭
yín zī
白髭须的美称。
- 赤髭
chì zī
亦作“ 赤頿 ”。 指有道僧人。
- 胡髭
hú zī
胡子。 王鲁彦 《狗》:“‘时间’是我们少年人的仇敌。越望它慢一点来,好让我们少长一根胡髭,它却越来得迅速。” 沙汀 《医生》:“中医 彭春山 是个瘦小老人。面色白净,胡髭浓黑。”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 钱文贵 ﹞人没三十岁就蓄了一撮撮胡髭。”
- 髭毛儿
zī máo ér
1.〈方〉 2.恼怒发火 3.惹是生非,制造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