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唇植髭
zhāng chún zhí zī
指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 须髭
xū zī
胡须。
- 黑髭髭
hēi zī zī
形容黑而密。
- 鬓髭
bìn zī
犹须发。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至 贞元 十七年,方薙鬢髭。翌日遽讲所习《湼槃经》。”
- 霜髭
shuāng zī
1.白须。 唐 方干 《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 明 文徵明 《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 清 厉鹗 《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 2.指胡须变白。 唐 贾岛 《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 银髭
yín zī
白髭须的美称。
- 赤髭
chì zī
亦作“ 赤頿 ”。 指有道僧人。
- 胡髭
hú zī
胡子。 王鲁彦 《狗》:“‘时间’是我们少年人的仇敌。越望它慢一点来,好让我们少长一根胡髭,它却越来得迅速。” 沙汀 《医生》:“中医 彭春山 是个瘦小老人。面色白净,胡髭浓黑。”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 钱文贵 ﹞人没三十岁就蓄了一撮撮胡髭。”
- 髭髭
zī zī
谓毛发张散。
- 虬髭
qiú zī
1.亦作“虯髭”。卷曲的胡须。 2.即虬髯客。
- 撚髭
niǎn zī
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初刻》支言俚説,不足供覆酱瓿,而翼飞踁走,较捻髭呕血、笔塚砚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词人之能度曲者,世间颇少。其握管捻髭之际,大约口内吟哦,皆同説话。”参见“ 捻鬚 ”。
- 摘髭
zhāi zī
摘取髭须。喻轻而易举。语出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筠用前韵见赠》:“连年摘髭取科第,射策彤庭语惊众。”
- 捻髭
niǎn zī
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 吟髭
yín zī
诗人的胡须。
- 胡子叭髭
hú zǐ bā zī
同“ 鬍子拉碴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刘桂兰 ﹞一想起她公公的胡子叭髭的臭嘴巴子,她觉得恶心,不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