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髭髭
zī zī
谓毛发张散。
- 捋髭钱
lǚ zī qián
见“ 捋鬚钱 ”。
- 髭蟾
zī chán
亦称“ 鬍子蟾 ”。 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头部扁宽,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树洞、石缝等处,捕食昆虫、蛞蝓、蜗牛等。主要产于 四川 峨眉山 。
- 虬髭
qiú zī
1.亦作“虯髭”。卷曲的胡须。 2.即虬髯客。
- 髭胡
zī hú
指 金 军。
- 撚髭
niǎn zī
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初刻》支言俚説,不足供覆酱瓿,而翼飞踁走,较捻髭呕血、笔塚砚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词人之能度曲者,世间颇少。其握管捻髭之际,大约口内吟哦,皆同説话。”参见“ 捻鬚 ”。
- 摘髭
zhāi zī
摘取髭须。喻轻而易举。语出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筠用前韵见赠》:“连年摘髭取科第,射策彤庭语惊众。”
- 捻髭
niǎn zī
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 髭捻
zī niǎn
谓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须。语本 唐 卢延让 《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鬚。” 清 李渔 《意中缘·露丑》:“我则道哦韵试鏗鏘,却原来是髭捻太苦逼成凄响。”
- 拈断髭须
niān duàn zī xū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 髭塔
zī tǎ
供奉佛须发之塔。
- 髭圣
zī shèng
唐太宗 的别称。
- 吟髭
yín zī
诗人的胡须。
- 胡子叭髭
hú zǐ bā zī
同“ 鬍子拉碴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刘桂兰 ﹞一想起她公公的胡子叭髭的臭嘴巴子,她觉得恶心,不想回去。”
- 髭发
zī fā
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