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聞論事
fēng wén lùn shì
同“ 风闻言事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御史风闻》:“御史许风闻论事,相承有此言,而不究所从来,以予考之,盖自 晋 宋 以下如此。”
- 風雲之志
fēng yún zhī zhì
宏大高远的心志。《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少无风云之志,因官至此,不图此郡士人忽尔见推。”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 風跡
fēng jì
见“ 风迹 ”。
- 風馳雲走
fēng chí yún zǒu
形容奔驰疾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三奏金革,四门出兵,连旗万计,风驰云走,两皆列阵。” 清 伤时子 《苍鹰击·劫械》:“骋驊騮,风驰云走,防他重伤未死,一息尚弥留。”
- 風華
fēng huá
1.犹雅丽;优美。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南史·到溉传》:“ 溉 长八尺,眉目如点,白晳美鬚髯,举动风华,善於应答。” 2.风采才华。《南史·谢晦传》:“时 谢混 风华为 江 左第一,尝与 晦 俱在 武帝 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唐 司空图 《上考功》:“必弘声价,未浼风华;中外具瞻,浅深莫际。” 清 黄宗羲 《留别海昌同学序》:“诸子风华掩映千人,多廊庙之器。” 3.指优美的景色。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秋气正刚,风华浸远,詹依祷颂,倍万等论。”
- 風紀
fēng jì
1.风教纲纪。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分司宪臺,风纪由振。”《元史·刑法志一》:“ 仁宗 之时,又以格例条画有关於风纪者,类集成书,号曰《风宪宏纲》。”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诚一代风纪之纲目,万化沿革之载记。” 2.作风和纪律。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一若此次风潮,为校长整飭风纪之所致。”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他想到,人民军在军容风纪上是很讲究的,就把自己也从上到下整饬了一番。”
- 風竇
fēng dòu
通风口。元 王祯 《农书》卷六:“﹝蚕屋﹞列置风竇,令可启闭,以除湿鬱。”
- 風雨如磐
fēng yǔ rú pán
1.形容风雨极大。磐,大石头。 梁启超 《中日交涉汇评·交涉乎命令乎》:“愁病之躯,斗室独坐,林莽深绕,风雨如磐,豪客枉临,而欲呼救,声嘶力竭,谁则听闻。”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故乡已雨雪,近稍就昷,而风雨如磐,未肯霽也。”《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一阵愤怒低沉的歌声,从他的胸中发出,和着 小马 的芦管发出的轻轻的呜咽,在风雨如磐的山谷里回荡开来。” 2.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灵臺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那风雨如磬的岁月,你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光明逐 大江 东去,送希望于万水千山。”
- 風雲叱咤
fēng yún chì zhà
同“叱吒风云”。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广州运甓》:“我军威宣播,风云叱咤呼。”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活骑人,飞食肉,风云叱咤。” 丁玲 《在医院中》一:“医生的老婆风云叱咤地一路走回来,门大声地响着,碰倒了一张凳了,又踩住了自己的被子。”
- 風風勢勢
fēng fēng shì shì
形容颠狂的情态和动作。《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俺三婶老人家,风风势势的,干出甚么事!”《西湖二集·邢君瑞五载幽期》:“那 金沙滩 上之人见了这个絶色女子,惹得大家七颠八倒,风风势势,都来问这女子买鱼。”亦作“ 风风世世 ”。 明 朱有燉 《继母大贤》:“孩儿你这等风风世世的,休出外去罢。”《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姬﹞见 沉将仕 风风世世,连掷采骰。带着怒容,起身竟去。”亦省作“ 风风势 ”。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我越劝着越粧出风风势,则説是病在心头那个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你听他唸唸呢呢,作的风风势。”
- 風勢
fēng shì
1.风向。唐 李咸用 《咏柳》:“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紆。”《宋史·袁抗传》:“逆战海中,值大风,有告 邻 溺死者, 抗 独曰:‘是日风势趣 占城 , 邻 未必死。’后果得 邻 於 占城 。” 2.风的力量。 宋 梅尧臣 《喜雨》诗:“看看一百五,风势莫狂颠。” 3.比喻情势。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丢下家业怎么办?不如看看风势再说。” 陆文夫 《荣誉》:“她平时在小姐妹淘里,说话、做事,都是弄堂里的木头,直来直去,不看风势,也不转弯抹角。”
- 風信鷄
fēng xìn jī
测定风向的仪器。形如鸡。常比喻见风使舵,善于钻营投机的人。《诗刊》1978年第4期:“厚厚脸皮,尖尖脑袋,软软腰肢,弯弯膝盖,善观气象随风摆,胜似风信鸡,灵过天文台。”
-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
fēng gāo fàng huǒ,yuè hēi shā rén
旧时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羣盗从之如流,啸聚至十餘万,无非是: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无粮同饿,得肉均分。”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写着道是风高放火,月黑杀人,图财致命,你死我活。” 明 朱有燉 《仗义疏财》:“俺山中快乐,风高放火,月黑杀人,千自由,百自在。”《说唐》第十二回:“这 齐国远 自幼落草,只晓得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那里晓得圆情的事?”
- 風塵之警
fēng chén zhī jǐng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 風馬牛不相及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 齐 楚 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宋 杨万里 《新喻知县刘公墓表》:“士大夫儋爵赋禄,任民之安危福祸而漠然,塞耳关口,视若风马牛不相及。”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围释》:“太子,君处 江 北,妾处 江 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 邹韬奋 《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几种论调》:“其实民主政治与‘散漫无政府状态’是风马牛不相及,乃是一种极寻常的常识。”亦省作“ 风马牛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唐 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騶卒不若也。’” 宋 陆游 《天气作雪戏作》诗:“八十又过二,与人风马牛。”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至于 释迦牟尼 ,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
- 風馬不接
fēng mǎ bù jiē
犹言风马牛不相及。《宋书·隐逸传·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 殷 风马不接,无缘扈从。”参见“ 风马牛不相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