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墙铁壁
tóng qiáng tiě bì
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 也比喻团结一致。
- 铜筋铁骨
tóng jīn tiě gǔ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 铜壁铁墙
tóng bì tiě qiáng
像铜铁筑成的墙壁一样。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 铜盘
tóng pán
1.亦作“铜槃”。 2.即铜钹。 3.指烛台。 4.见“铜盘重肉”。 5.銅槃: 6.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 7.即铜钹。
- 铜山铁壁
tóng shān tiě bì
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 铜元
tóng yuán
从 清 代末年到抗 日 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 铜板 ”。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 广东 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 宣统 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 河南 有当五十的铜元, 四川 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 上海 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 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间或谁一个人身上有一两枚铜元,就到卖狗肉摊边割一块狗肉。”
- 铜鱼使
tóng yú shǐ
指刺史。
- 铜龙馆
tóng lóng guǎn
饰有铜龙的馆舍。太子之宫,亦借指帝王宫廷。
- 铜像
tóng xiàng
用青铜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兽)
- 铜阬
tóng kēng
见“ 铜坑 ”。
- 铜龠尺
tóng yuè chǐ
量具。古时用以度量黄钟之管和它的直径。
- 铜堤
tóng dī
指修筑得很坚固的江河堤防。上可行人。
- 铜枓
tóng dōu
见“ 铜斗 ”。
- 铜浇铁铸
tóng jiāo tiě zhù
形容体格非常强壮。
- 铜雀台
tóng què tái
1.亦作“ 铜爵臺 ”。 汉 末 建安 十五年冬 曹操 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 铜雀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与 金虎 、 冰井 合称三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五年﹞冬,作 铜雀臺 。” 晋 陆翙 《邺中记》:“ 铜爵臺 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鄴西 三臺……中曰 铜雀臺 ,高十丈,有屋百一间。” 清 赵翼 《邺城怀古》诗:“霸图开国古 漳 滨, 铜雀臺 高逈入云。” 吕志伊 《读史感赋》:“而今立马西陵望, 铜雀臺 荒繐帐空。”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铜雀台》题解:“一曰《铜雀妓》。《鄴都故事》曰:‘ 魏武帝 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 鄴 之西岗上,与 西门豹祠 相近,无藏金玉珠寳。餘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臺,臺上施六尺牀,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輒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 铜锤手
tóng chuí shǒu
金庸作品中的武功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