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鋭精
ruì jīng
1.谓磨砺武器使锋利。 2.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 3.精粹纯一。 4.犹赞美。更多解释 5.谓磨砺武器使锋利。《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天下鋭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6.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淮南王 安 鋭精黄白,庶几轻举,卒离亲伏白刃之罪。” 王利器 校注:“鋭精犹言勤鋭专精。 汉 人习用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鋭精蓺文,意忽学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鋭精细巧,心疏体统。” 宋 司马光 《应诏言朝政阙失状》:“即位以来,鋭精求治,耻为继体守文之常主。” 7.精粹纯一。 汉 刘向 《列女传·盖将之妻》:“ 盖将 之妻,据节鋭精。” 8.犹赞美。 汉 袁康 《越绝书·篇叙外传记》:“《春秋》鋭精 尧 舜 ,垂意 周文 。”
- 齿少心鋭
chǐ shǎo xīn ruì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 被坚执鋭
bèi jiān zhí ruì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堅執鋭,赴强敵而死,此猶一卒也,不若奔諸侯。”《汉书·陈胜传》:“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 秦 ,復立 楚 之社稷,功宜爲王。” 颜师古 注:“堅,堅甲也;鋭,利兵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四:“ 政和 乃悉易以大夫、郎之稱,此豈被堅執鋭馳驟弓馬者之所宜稱乎?”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已而之 細柳 軍,軍吏被甲執鋭,彀弓弩持滿。”
- 鋭眦
ruì zì
指外眼角。鋭眦造句指外眼角。《灵枢经·癫狂》:“目眥外决於面者为鋭眥,在内近鼻者为内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三焦手少阳脉附营卫三焦府一之十》:“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於颊,至目鋭眥。”
- 盛鋭
shèng ruì
气盛志坚。
- 藏锋敛鋭
cáng fēng liǎn ruì
同“ 藏鋒歛鍔 ”。 清 李渔 《比目鱼·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燒壞我許多猛獸,只得逃入深山,藏鋒歛鋭,休息了半年,纔覺得精還力復。”
- 鋭敏
ruì mǐn
精细而敏锐。更多解释精细而敏锐。《左传·哀公十一年》:“ 子羽 鋭敏,我不欲战而能默。” 杜预 注:“鋭,精也;敏,疾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潁阴 鋭敏,屡为军锋。”《新唐书·蒋乂传》:“ 乂 性鋭敏,七岁时,见 庾信 《哀江南赋》,再读輒诵。”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看不出这个有点书呆子气的人,在政治上竟还这么锐敏。”
- 敏鋭
mǐn ruì
敏感,锐敏。 《新唐书·吴凑传》:“ 凑 才敏鋭,而谦畏自将。” 宋 苏轼 《密州到任谢执政启》:“宜得敏鋭兼人之器,以副厉精更化之怀。” 明 唐顺之 《<剑泉奏议集>序》:“公为人敏鋭阔达,艺於世务而圆於应机。”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 王 氏和 罗 氏都是封建时代的人物,但是 王 氏具有现代科学的头脑,他眼光比较敏锐,思虑比较周密,成就更为突出。”
- 鋭挫气索
ruì cuò qì suǒ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任舉 敗没,鋭挫氣索,晏起偷安,將士不得一見。”
- 蓄精养鋭
xù jīng yǎng ruì
犹言养精蓄锐。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正值烟瘴熾發,欽奉諭旨,軫念士卒,乃令停兵,蓄精養鋭。”
- 鋭立
ruì lì
犹耸立。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又战碉鋭立,高於中土之塔。”
- 鋭标
ruì biāo
尖端﹐尖顶。 详细解释尖端,尖顶。 明 张升 《医巫闾山赋》:“鋭标荫碣石之颠倒,景浸濡水之洋羌。”
- 慄鋭
lì ruì
谓具有令人战栗的锐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靖》:“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併力死战, 楚 兵慄鋭,未易当也。” 清 薛福成 《<浙东筹防录>序》:“寇氛已逼,恃其慄鋭,突进无前。”
- 鋭很
ruì hěn
猛烈而倔强。 梁启超 《复友人论保教书》:“其一人犹窜逐搜捕,濒死数四,幸而免焉而已,而其精悍鋭很之气不衰。”
- 披坚执鋭
pī jiān zhí ruì
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唐 刘长卿 《请赴行营表》:“披堅執鋭,雖未經於戎行;制勝伐謀,亦嘗習於事業。”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藩篱》:“戰陳軍旅,此武夫之常;披堅執鋭,乃臣子之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提鎮撫標,名食糧而身倚市,出應伍而歸刺繡,尚望其披堅執鋭乎?”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一旦有事,則披堅執鋭,冒矢石,當前敵。”
- 鋭卒
ruì zú
精锐的士卒。 《孙子·军争》:“鋭卒勿攻,饵兵勿食。” 陈皞 注:“盖言士卒轻鋭,且勿攻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 梁 赵 相攻,轻兵鋭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鋭卒从 小平津 过津北,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