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精蓄鋭
yǎng jīng xù ruì
保养精神,积蓄力量。《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不如以現在之兵,分命大將據守險要,養精蓄鋭。” 清 沈起凤 《谐铎·祥鸦》:“俟吾弟得意南宫,當養精蓄鋭,努力作鳳凰鳴也。” 叶圣陶 《四三集·得失》:“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养精蓄锐,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
- 养威蓄鋭
yǎng wēi xù ruì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唐 于公异 《李晟收复西京露布》:“養威蓄鋭,直殄元凶。”《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殿下自領精鋭,速據 成臯 ,養威蓄鋭,以逸待勞,出奇計一鼓而即可破 建德 。”亦作“ 養鋭蓄威 ”。《清史稿·洪承畴传》:“我軍亦得養鋭蓄威,居中制外。”
- 精鋭
jīng ruì
1.指精良的器材和锐利的武器。 2.精练勇锐。 3.精干勇敢的部队。 4.精力锐气。精鋭造句 5.指精良的器材和锐利的武器。《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鋭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鋭为右。” 6.精练勇锐。《战国策·魏策四》:“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鋭,而攻 邯郸 ,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东观汉记·冯异传》:“闻吏士精鋭,水火不避。”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练兵日精鋭,杀敌无遗残。” 鲁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7.精干勇敢的部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晋 潘岳 《关中诗》:“皇赫斯怒,爰整精鋭,命被上谷,指日遄逝。”《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河 南诸军皆 梁 之精鋭,恐僭窃之国潜以厚利诱之,宜加收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世民 使 李元吉 围 洛阳 ,自率精锐三千五百人阻击 窦建德 军。” 8.精力锐气。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咸洁身修德,吐情素而披心腹,各悉精鋭,以贡忠诚。”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我和你新进书生,风采不可轻露,且蓄精鋭,以待有为。”
- 冲锋陷鋭
chōng fēng xiàn ruì
犹言冲锋陷阵。清 王韬 《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隊二千人皆用洋鎗,衝鋒陷鋭,發無不中,號之曰:‘此 張 家背嵬軍也。’”
- 被甲执鋭
bèi jiǎ zhí ruì
见“ 被3堅執鋭 ”。
- 锋鋭
fēng ruì
1.刀剑锐利。 2.指锐利的刀剑。 3.尖兵﹐前锋。 4.精兵。 5.指凌厉的气势。 6.指气势凌厉。 7.指卓越的才能。 8.锋利﹔犀利。更多解释 9.刀剑锐利。《吴子·治兵》:“锋鋭甲坚,则人轻战。” 10.指锐利的刀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口譟雷霆,手操锋鋭。” 11.尖兵,前锋。《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又 乌丸 、 濊貊 ,皆足下同州,僕与之殊俗,各奋迅激怒,争为锋鋭。’” 12.精兵。《陈书·高祖纪上》:“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鋭,令必死於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土兵》:“各边将领,又专倚家丁为锋鋭。” 13.指凌厉的气势。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赤眉新拔 长安 ,财赋日盛,锋鋭不可当也。”《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鋭,以安众心。”《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介胄之士桀驁难驯,乘其锋鋭,皆能竖尺寸於疆埸。” 14.指气势凌厉。 郭小川 《新路歌》:“我们就是这样,无比锋锐。” 15.指卓越的才能。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一:“同儕畏锋鋭,兄弟更驰逐。” 宋 叶适 《宋故宣教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铭》:“所歷之官,皆人立欲以其材能自振迅者,而 洪卿 摧敛锋鋭,若不敢有所为。” 16.锋利;犀利。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 罗正伟 《清廷预备立宪》:“聪明俊伟之士,持偏激之学説,挟锋鋭之文字,发行报纸,刊刻书籍。”
- 轻鋭
qīng ruì
1.轻捷精锐的士卒。 2.轻捷精锐。轻鋭造句 3.轻捷精锐的士卒。《吴子·论将》:“令贱而勇者,将轻鋭以尝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一日 倭 大至,而 戚 兵少,度与战必不利,乃匿勇壮於隐处,而以轻鋭挑之佯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庞涓 追了三天,以为 齐 军逃亡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一部分轻锐兼程追赶。” 4.轻捷精锐。《汉书·卫青传》:“﹝ 卫青 ﹞遂西定 河 南地……讨 蒲泥 ,破 符离 ,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斩轻鋭之卒,以万万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曲壮闵本末》:“然将士轻鋭,不减前日。”
- 尖鋭
jiān ruì
1.尖而锋利。 2.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 3.形容声音的尖厉。 4.敏锐;灵敏而深刻。 5.谓十分明确﹐毫不含糊﹐不留情。 6.紧张﹑激烈。尖鋭造句 7.尖而锋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屠刀尖鋭,按膝而坐。”《朱子语类》卷十六:“此是圣人言语之最精处,如箇尖鋭底物事。如公所説,只似箇桩,头子都粗了。”《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一鬼曰:‘吾赠以哨风之嘴。’即以一铁嘴加於其唇,尖鋭如鸟喙焉。” 8.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 郭沫若 《残春》四:“ 门司市 北有座尖锐的高峰,名叫 笔立山 。” 9.形容声音的尖厉。 巴金 《新生》:“于是一个尖锐的声音叫起来,声音很凄惨。”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隔巷有骡车慢慢地滚过去,远远传来两声尖锐的火车汽笛声。” 10.敏锐;灵敏而深刻。 沙汀 《闯关》四:“ 左嘉 尖锐的感觉到: 余明 的笑是外交式的。” 柳杞 《好年胜景》:“对于自己的母亲,孩子们有特别尖锐的识辨能力。” 11.谓十分明确,毫不含糊,不留情。 毛泽东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 孙中山 先生是个好人,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其原因:一,没有分土地;二,不晓得镇压反革命;三,反帝不尖锐。” 徐迟 《狂欢之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的,诗人们不约而同的都写讽刺诗了。都尖锐地、刻毒地嘲弄现状。” 12.紧张、激烈。 巴金 《军长的心》:“你起初也许会奇怪,怎么这么多的好人集中在这个斗争最尖锐的地方。”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习惯于把他的主人公们置于尖锐的冲突之中,来塑造新英雄人物的豪迈性格。”
- 齿少心鋭
chǐ shǎo xīn ruì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 被坚执鋭
bèi jiān zhí ruì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堅執鋭,赴强敵而死,此猶一卒也,不若奔諸侯。”《汉书·陈胜传》:“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 秦 ,復立 楚 之社稷,功宜爲王。” 颜师古 注:“堅,堅甲也;鋭,利兵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四:“ 政和 乃悉易以大夫、郎之稱,此豈被堅執鋭馳驟弓馬者之所宜稱乎?”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已而之 細柳 軍,軍吏被甲執鋭,彀弓弩持滿。”
- 盛鋭
shèng ruì
气盛志坚。
- 藏锋敛鋭
cáng fēng liǎn ruì
同“ 藏鋒歛鍔 ”。 清 李渔 《比目鱼·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燒壞我許多猛獸,只得逃入深山,藏鋒歛鋭,休息了半年,纔覺得精還力復。”
- 敏鋭
mǐn ruì
敏感,锐敏。 《新唐书·吴凑传》:“ 凑 才敏鋭,而谦畏自将。” 宋 苏轼 《密州到任谢执政启》:“宜得敏鋭兼人之器,以副厉精更化之怀。” 明 唐顺之 《<剑泉奏议集>序》:“公为人敏鋭阔达,艺於世务而圆於应机。”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 王 氏和 罗 氏都是封建时代的人物,但是 王 氏具有现代科学的头脑,他眼光比较敏锐,思虑比较周密,成就更为突出。”
- 蓄精养鋭
xù jīng yǎng ruì
犹言养精蓄锐。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正值烟瘴熾發,欽奉諭旨,軫念士卒,乃令停兵,蓄精養鋭。”
- 慄鋭
lì ruì
谓具有令人战栗的锐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靖》:“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併力死战, 楚 兵慄鋭,未易当也。” 清 薛福成 《<浙东筹防录>序》:“寇氛已逼,恃其慄鋭,突进无前。”
- 披坚执鋭
pī jiān zhí ruì
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唐 刘长卿 《请赴行营表》:“披堅執鋭,雖未經於戎行;制勝伐謀,亦嘗習於事業。”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藩篱》:“戰陳軍旅,此武夫之常;披堅執鋭,乃臣子之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提鎮撫標,名食糧而身倚市,出應伍而歸刺繡,尚望其披堅執鋭乎?”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一旦有事,則披堅執鋭,冒矢石,當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