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鋭上
ruì shàng
指脑袋尖。常形容人性格刚毅。《新唐书·侯希逸传》:“长七尺,丰下鋭上。”参见“ 鋭头 ”。
- 锋鋭
fēng ruì
1.刀剑锐利。 2.指锐利的刀剑。 3.尖兵﹐前锋。 4.精兵。 5.指凌厉的气势。 6.指气势凌厉。 7.指卓越的才能。 8.锋利﹔犀利。更多解释 9.刀剑锐利。《吴子·治兵》:“锋鋭甲坚,则人轻战。” 10.指锐利的刀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口譟雷霆,手操锋鋭。” 11.尖兵,前锋。《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又 乌丸 、 濊貊 ,皆足下同州,僕与之殊俗,各奋迅激怒,争为锋鋭。’” 12.精兵。《陈书·高祖纪上》:“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鋭,令必死於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土兵》:“各边将领,又专倚家丁为锋鋭。” 13.指凌厉的气势。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赤眉新拔 长安 ,财赋日盛,锋鋭不可当也。”《三国演义》第六七回:“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鋭,以安众心。”《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介胄之士桀驁难驯,乘其锋鋭,皆能竖尺寸於疆埸。” 14.指气势凌厉。 郭小川 《新路歌》:“我们就是这样,无比锋锐。” 15.指卓越的才能。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一:“同儕畏锋鋭,兄弟更驰逐。” 宋 叶适 《宋故宣教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铭》:“所歷之官,皆人立欲以其材能自振迅者,而 洪卿 摧敛锋鋭,若不敢有所为。” 16.锋利;犀利。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 罗正伟 《清廷预备立宪》:“聪明俊伟之士,持偏激之学説,挟锋鋭之文字,发行报纸,刊刻书籍。”
- 轻鋭
qīng ruì
1.轻捷精锐的士卒。 2.轻捷精锐。轻鋭造句 3.轻捷精锐的士卒。《吴子·论将》:“令贱而勇者,将轻鋭以尝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一日 倭 大至,而 戚 兵少,度与战必不利,乃匿勇壮於隐处,而以轻鋭挑之佯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庞涓 追了三天,以为 齐 军逃亡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一部分轻锐兼程追赶。” 4.轻捷精锐。《汉书·卫青传》:“﹝ 卫青 ﹞遂西定 河 南地……讨 蒲泥 ,破 符离 ,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斩轻鋭之卒,以万万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曲壮闵本末》:“然将士轻鋭,不减前日。”
- 鋭挫望絶
ruì cuò wàng jué
谓受挫而希望破灭。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前戈矛,後邪許,得險即守,寸步而前,而後 苗 鋭挫望絶,薪燼焰熄,隄塞水止。”
- 鋭思
ruì sī
1.谓用心专一。 2.敏锐的思想。鋭思造句 3.谓用心专一。《汉书·叙传上》:“独攄意虖宇宙之外,鋭思於豪芒之内。”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先生无 少伯 之奇略,专鋭思乎六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4.敏锐的思想。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将激昂为清,鋭思为精。”
- 鋭角
ruì jiǎo
小于直角的角。
- 鋭器
ruì qì
犹利器。词语出处犹利器。《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鋭器,春秋角试,以精鋭为右。”
- 鋭阵
ruì zhèn
古代一种兵阵。阵如刀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虏用兵多用鋭阵;一阵退,復一阵来。”
- 鋭顶
ruì dǐng
指四周高尖而中间低洼的头顶。后喻指博学多才之人。语本《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词语出处指四周高尖而中间低洼的头顶。后喻指博学多才之人。语本《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 司马贞 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 孔子 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日角之主,出自诸生;鋭顶之君,少明古学。”
- 鋭身
ruì shēn
犹挺身。谓勇于承担风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鋭身为救 灌夫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政》:“其鋭身而报知己也,有 豫 之义。”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屠沽察睫竞才,常鋭身以 福尔 、 马丁 为任。”
- 鋭虑
ruì lǜ
谓专心思考。 鋭虑造句谓专心思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勤身鋭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 鋭志
ruì zhì
1.意志坚决﹐愿望迫切。 2.指坚决的意志。更多解释 3.意志坚决,愿望迫切。《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陛下方鋭志於偃武,不得已而用兵。”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坚忍字》:“时 孝宗 鋭志大功,新进逢意,务为可喜,效每落落。”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鋭志翰墨林,放眼出天地。” 4.指坚决的意志。 明 唐顺之 《咨凤阳巡抚都御史李》:“ 李忱 自请独当一战,鋭志可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月餘,鋭志渐衰,游恆忘返。” 李兆麟 《露营之歌》:“同志们!锐志那怕 松江 晚浪升。”
- 尖鋭
jiān ruì
1.尖而锋利。 2.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 3.形容声音的尖厉。 4.敏锐;灵敏而深刻。 5.谓十分明确﹐毫不含糊﹐不留情。 6.紧张﹑激烈。尖鋭造句 7.尖而锋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屠刀尖鋭,按膝而坐。”《朱子语类》卷十六:“此是圣人言语之最精处,如箇尖鋭底物事。如公所説,只似箇桩,头子都粗了。”《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一鬼曰:‘吾赠以哨风之嘴。’即以一铁嘴加於其唇,尖鋭如鸟喙焉。” 8.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 郭沫若 《残春》四:“ 门司市 北有座尖锐的高峰,名叫 笔立山 。” 9.形容声音的尖厉。 巴金 《新生》:“于是一个尖锐的声音叫起来,声音很凄惨。”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隔巷有骡车慢慢地滚过去,远远传来两声尖锐的火车汽笛声。” 10.敏锐;灵敏而深刻。 沙汀 《闯关》四:“ 左嘉 尖锐的感觉到: 余明 的笑是外交式的。” 柳杞 《好年胜景》:“对于自己的母亲,孩子们有特别尖锐的识辨能力。” 11.谓十分明确,毫不含糊,不留情。 毛泽东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 孙中山 先生是个好人,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其原因:一,没有分土地;二,不晓得镇压反革命;三,反帝不尖锐。” 徐迟 《狂欢之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的,诗人们不约而同的都写讽刺诗了。都尖锐地、刻毒地嘲弄现状。” 12.紧张、激烈。 巴金 《军长的心》:“你起初也许会奇怪,怎么这么多的好人集中在这个斗争最尖锐的地方。”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习惯于把他的主人公们置于尖锐的冲突之中,来塑造新英雄人物的豪迈性格。”
- 鋭锋
ruì fēng
1.利刃。 2.强劲的势头。详细解释 3.利刃。 汉 陈琳 《武军赋》:“清坚皓鍔,修刺鋭锋。” 4.强劲的势头。《三国志·魏志·张鲁传》:“今之走,避鋭锋,非有恶意。”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二》:“一定是 楚国 的民众间所蜂起的巴尔奇山式的抗战,阻止了 白起 的锐锋。”
- 鋭旅
ruì lǚ
精锐部队。鋭旅造句精锐部队。《宋书·谢庄传》:“殿下亲董鋭旅,授律继进。”《宋史·乐志十三》:“鋭旅庆回旋,边防尽晏然。”
- 鋭士
ruì shì
1.秦精兵名。 2.泛指精锐的士卒。鋭士造句 3.秦 精兵名。《荀子·议兵》:“ 魏 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 之鋭士; 秦 之鋭士,不可以当 桓 文 之节制。”《汉书·刑法志》:“ 齐愍 以技击彊, 魏惠 以武卒奋, 秦昭 以鋭士胜。” 颜师古 注:“鋭,勇利。” 章炳麟 《封建考》:“及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4.泛指精锐的士卒。《六韬·兵道》:“伏其鋭士,寂若无声。”《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自择选鋭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餘里浅瀨。”《新唐书·王智兴传》:“既战,降其将十辈、鋭士三千,遂拔 棣州 。”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名家如 李都尉 五千兵,皆 荆 楚 鋭士,奇才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