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去
bì qù
避开;离去。
- 避厪
bì jǐn
见“ 避堇 ”。
- 避影匿形
bì yǐng nì xíng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 避匿
bì nì
躲避;藏匿
- 避劫
bì jié
犹言逃避灾难。
- 回避制度
huí bì zhì dù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所谓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 回避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组成。
- 避刑
bì xíng
谓避免触犯刑法。
- 畏刀避剑
wèi dāo bì jiàn
贪生怕死。
- 避强击惰
bì qiáng jī duò
军事用语。 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 避凶
bì xiōng
谓避开祸害。
- 避其锐气
bì qí ruì qì
- 避兵
bì bīng
1.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 ,留别 杭州 诸友。” 2.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 推避求全
tuī bì qiú quán
为了保全自己,找个借口避开问题
- 避穽入坑
bì jǐng rù kēng
穽,同“阱”。 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同“避坑落井”。
- 避光
bì guāng
1.喜阴的或在阴处茁壮生长 2.表现负趋光性
- 避债台
bì zhài tái
本名 謻台 , 周景王 所筑。 后因 周赧王 避债于此,故称。 明 汤显祖 《与男开远》:“我歌《鹿鸣》五十年,求一 避债臺 不得,念之。” 清 钱谦益 《朱府君墓志铭》:“人或谓君:若他日寧有 避债臺 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摘史记注》:“ 赧王 为诸侯所逼,负责於民,乃上臺避之,号 避责臺 。”参见“ 逃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