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避
huí bì
1.设法躲避 2.逃避(如责任),常指狡猾地、不采用正面拒绝的办法逃避 3.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参加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案件的审判、检察或侦察
- 无所回避
wú suǒ huí bì
回避:避忌。 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 临难不避
lín nán bù bì
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 瞻避
zhān bì
指有所顾虑而回避。
- 逃避
táo bì
逃走避开;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
- 却避
què bì
亦作“却避”。退避。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孝宗 崩, 光宗 疾不能丧,太皇太后命今上即位。上却避再三,公与同列 韩侂胄 扶抱登御榻,涕泪被面,庭中惊悚。” 明 李东阳 《京都十景·居庸迭翠》诗:“万里朔风须却避,千年王气镇长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爱公 ﹞又偶在船头,戏拈篙刺水。忽掷篙却避,面有惊色。”
- 规避
guī bì
设法避免
- 亸避
duǒ bì
1.躲避。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戊集·圆社市语》:“把金银锭打旋起,花星临照我,怎嚲避?” 2.軃避:避开;回避。《五灯会元·临济宗·兴化存奖禅师》:“昨日赴箇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軃避得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个一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軃避不得。” 明 吕坤 《好人歌》:“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 闪避
shǎn bì
急速侧身避让
- 躲避
duǒ bì
1.隐匿避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 2.离开与己不利的事物
- 退避
tuì bì
畏缩后退;退后躲避
- 禳避
ráng bì
祭神避祸。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八年》:“是以达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取;正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耳。”
- 趄避
jū bì
方言。 巧避;躲避。
- 媿避
kuì bì
因羞愧而回避。
- 窜避
cuàn bì
逃亡;逃匿。
- 撝避
huī bì
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