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亭
biān tíng
1.边地的亭。 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 汉 贾谊 《新书·退让》:“ 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 2.边地的驿亭。 唐 陈子昂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 3.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 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 晋 张载 《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 咸阳 。” 唐 贺朝 《从军行》:“烽沉灶灭静边亭,海晏山空肃已寧。” 4.泛指边疆。《旧唐书·东夷传·百济》:“比夫流血边亭,积尸疆埸,耕织并废,士女无聊,岂可同年而语矣。” 唐 王晙 《谢追赴大礼表》:“今长 河 始冰,大漠初雪,边亭有贼,今正其时。”
- 杳无边际
yǎo wú biān jì
渺渺茫茫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
- 奠边府
diàn biān fǔ
- 边襕
biān lán
见“ 边栏 ”。
- 边垆
biān lú
见“ 边炉 ”。
- 周边
zhōu biān
周围的边缘
- 二边
èr biān
佛教语。谓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如有和无、断和常等。固执于片面之见,均为妄想。见《中论》卷四。
- 谿边
xī biān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 边疆
biān jiāng
靠近国界的疆土;边远地方
- 苦海无边
kǔ hǎi wú biān
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常和“回头是岸”连用。
- 边册
biān cè
见“ 边策 ”。
- 边僻
biān pì
边远偏僻。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不为边僻洞穴生番獠蛮之人,而为数千年文明国土之人。”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而且所遇着的敌国又是生活在边僻的 陕西 的 秦国 。”
- 边人
biān rén
1.亦作“邉人”。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张天锡 世雄 凉州 ,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 明 刘基 《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 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张籍 《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边人父子夫妇,得免於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云州 ,一日夜宿林下,时磧月微明,有边人吹笛,其声呜咽。”
- 边事
biān shì
1.边防事务。 《后汉书·窦固传》:“帝欲遵 武帝 故事,击 匈奴 ,通 西域 ,以 固 明习边事,十五年冬,拜为奉车都尉。” 唐 贾岛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诗:“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边之患,非边能为患也。患在任边事者,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德宗 生气说, 柳浑 书生,不懂边事,你怎么也这样说。” 2.边境上的战事或争端。 唐 羊士谔 《贺州宴行营回将》诗:“元戎坐镇无边事,遣向营中偃画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至 建炎 初,以军兴道梗,始有三年之限,后有特许从便赴闕,犹降旨云:‘候边事寧息日依旧。’然遂不復举行矣。” 明 沉周 《石田杂记》:“ 威宁伯 王公 悦 在 大同 ,见边事渐生,醖祸未测,情悰不懌。”
- 边严
biān yán
边境上的戒严措施。
- 后边
hòu bian
1.事后;后来。《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后边 元礼 告假回来,亲到废寺基址,作诗弔祭六位同年。”《西游补》第七回:“后边我的威势猛了,志气盛了,造化小儿也做不得主了。” 2.犹后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有等惯劫客商的黑店,合不守清规的庙宇,多有在那卧床后边、供桌底下设着地窨子。”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就有一位紫棠脸的高个子挺胸凸肚从门外进来,茶房跟在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