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蹙拢
cù lǒng
皱缩聚集貌。
- 蹙弱
cù ruò
1.犹削弱。 2.迫窄弱小。《魏书·司马叡传》:“ 恩 既作乱,八郡尽为贼场,及 丹阳 诸县处处蜂起, 建业 转成蹙弱。”《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终以国境蹙弱,遂决迁都之计。”
- 局蹙
jú cù
1.形容见识、气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狭隘。 2.跼蹙:亦作“跼踧”。亦作“跼蹴”。 3.不安貌。
- 蹙蹜
cù sù
1.退缩不前貌。 2.局促。《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我自任政事,几二十年,每进对,稍忤上意,即蹙蹜不能自容,以是知其伟度矣。”
- 颦蹙
pín cù
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
- 蹙损
cù sǔn
谓眉头紧皱蹙缩而损其容颜。形容忧伤之甚。
- 愁蹙蹙
chóu cù cù
忧愁苦闷的样子。
- 蹙尘
cù chén
踩踏尘土。
- 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
蹙:皱,收缩。
- 蹙皱
cù zhòu
犹皱缩。
- 蹙敌
cù dí
退敌。
- 单蹙
dān cù
犹言势单力穷。
- 蹙迫
cù pò
1.逼迫。 宋 陆游 《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困穷礼义废,盗贼起蹙迫。” 2.逼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其栽榆与柳……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櫳。” 3.损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周振甫 注:“蹙迫和气,损伤和顺的体气。” 姜书阁 述:“若销鑠精神,蹙伤和气,疲日伐性於辞翰之场,又岂圣贤会文之素心哉!” 4.困窘,窘迫。《周书·贺拔胜传》:“城围蹙迫,事等倒悬,请告急於大军,乞师为援。”
- 頞蹙
è cù
谓皱眉头。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宋 苏轼 《传神记》:“乃於眉后加三纹,隐约可见,作俛首仰视眉扬而頞蹙者,遂大似。” 梁启超 《新民说》十二:“吾读宗教改革之歷史,见夫二百年干戈云扰,全 欧 无寧宇,吾未尝不頞蹙。”
- 蹙蹋
cù tà
见“ 蹙踏 ”。
- 跼蹙
jú cù
1.徘徊不前貌。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 金 赵秉文 《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 2.不安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 巢 ( 黄巢 )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 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或是面红,或是跼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