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嚬蹙
pín cù
皱眉蹙额。汉 王充 《论衡·自然》:“薄酒酸苦,宾主嚬蹙。”《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状若悲愁於危处,憯嚬蹙而含悴。” 李善 注:“嚬蹙,忧貌。”《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彦 、 师鐸 无如之何,嚬蹙而已。” 胡三省 注:“攒眉为嚬,皱頞为蹙。” 清 黄景仁 《陌上行》:“徘徊自诀爷娘侧,嚬蹙依然好颜色。”
- 计穷势蹙
jì qióng shì cù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
- 解蹙
jiě cù
犹消愁。
- 操之过蹙
cāo zhī guò cù
犹言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 惨蹙
cǎn cù
犹惨戚。《太平广记》卷三○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马总》:“ 总 凭几忽若假寐,而神色惨蹙,不类於常。” 宋 苏辙 《入峡》诗:“缅怀洚水年,惨蹙病 有尧 。”参见“ 惨戚 ”。
- 掬蹙
jū cù
卷缩。
- 局蹙
jú cù
1.形容见识、气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狭隘。 2.跼蹙:亦作“跼踧”。亦作“跼蹴”。 3.不安貌。
- 颦蹙
pín cù
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
- 愁蹙蹙
chóu cù cù
忧愁苦闷的样子。
- 单蹙
dān cù
犹言势单力穷。
- 頞蹙
è cù
谓皱眉头。 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宋 苏轼 《传神记》:“乃於眉后加三纹,隐约可见,作俛首仰视眉扬而頞蹙者,遂大似。” 梁启超 《新民说》十二:“吾读宗教改革之歷史,见夫二百年干戈云扰,全 欧 无寧宇,吾未尝不頞蹙。”
- 跼蹙
jú cù
1.徘徊不前貌。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 金 赵秉文 《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 2.不安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 巢 ( 黄巢 )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 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或是面红,或是跼蹴。”
- 窘蹙
jiǒng cù
亦作“ 窘蹴 ”。 亦作“ 窘促 ”。困迫;局促。
- 排蹙
pái cù
排挤。引申谓斥责。
- 奔蹙
bēn cù
1.犹奔迫。 2.奔跑践踏。
- 轹蹙
lì cù
欺凌。蹙,同“ 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