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度
diào dù
1.调动;安排[人力、车辆] 2.担负指挥调派人力、工作、车辆等工作的人;调度员
- 调舱
diào cāng
方言。掉抢。
- 调风弄月
tiáo fēng nòng yuè
调弄风月。比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 三调
sān diào
1.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 调理
tiáo lǐ
1.调养身体 2.照顾或照看;管理 3.调教,教育训导 4.〈方〉戏弄;开玩笑
- 琴瑟失调
qín sè shī tiáo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 不调
bù tiáo
1.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 2.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 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 4.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 颜师古 注:“调,选也。” 5.犹言不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谓之拍弹。” 宋 王禹偁 《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伏以法寺美官,圣朝好爵,凡云选授,必择器能。岂期不调之材,遽忝起家之命。”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如子弟不调,或在襄邑作过逃来,即发遣他去,恐相负累,请仔细相度。”
- 拿腔作调
ná qiāng zuò diào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 调匀
tiáo yún
均匀地调和
- 调丝弄竹
tiáo sī nòng zhú
泛指吹弹乐器
- 琴瑟不调
qín sè bù tiáo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 雨顺风调
yǔ shùn fēng tiáo
调:调和;顺:和协。 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 油腔滑调
yóu qiāng huá diào
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
- 调侃
tiáo kǎn
用言语戏弄;嘲笑。
- 调三惑四
tiáo sān huò sì
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 乐调
lè diào
1.音律和谐。 2.音乐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