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让
sān ràng
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 2.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 泰伯 , 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 ,次子 季歷 。 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 ,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 太王 疾, 太伯 因适 吴 採药, 太王 殁而不返。 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 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 太伯 建 邠 , 孔子 称为三让。”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余疚侬 《三年五月一日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 句吴 始启宇,三让来就封。” 3.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 汜水 之阳。”《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 邓彪 ,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羣贤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曹公 称为表不止三让,又勿得浮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每代革易之际,以禪让为篡夺者,必有九锡文、三让表、禪位詔册,陈陈相因,遂成一定格式。” 4.再三责数其过失。《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未有衺恶者,三让而罚” 贾公彦 疏:“三让而罚者,凡欲治罚人者,皆先以言语责让之,乃行治罚。” 5.谓以三种方式资助。《逸周书·酆谋》:“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 孔晁 注:“以财让也。近来民市,旅资以思也。” 卢文弨 雠校:“﹝旅资以思﹞,疑当作‘施资以惠’也。”
- 两让
liǎng ràng
双方各自责让。
- 让廪
ràng lǐn
明 清 两代享受官府膳食津贴的生员叫廪生。后来名额增多,增多者称增生,无廪米或廪饩银。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如将名额让与别人,叫让廪。
- 诲让
huì ràng
训诲斥责。
- 五让
wǔ ràng
1.五次让位。 2.五次谦让。亦泛指多次辞让。
- 泰山不让土壤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山不让土石
shān bù ràng tǔ shí
山不拒辞土石才能高大。比喻人度量宽广,才能成大事。
- 避让贤路
bì ràng xián lù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寸步不让
cùn bù bù ràng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 寸土不让
cùn tǔ bù ràng
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 让再让三
ràng zài ràng sān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 交让
jiāo ràng
1.相互谦让。 2.木名,即交让木。
- 一让一个肯
yī ràng yī gè kěn
谓很快就应允、承诺。
- 温良恭俭让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拱手让人
gǒng shǒu ràng rén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
- 杯羹之让
bēi gēng zhī ràng
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