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羣情
qún qíng
群众的情绪;民意。词语出处群众的情绪;民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余谓俊者所以智胜羣情,辩者所以文身祛惑。”《北史·齐诸王传论》:“事迫羣情,理至沦亡。” 宋 司马光 《言御臣上殿札子》:“羣情未洽,绩効未著。”
- 羣心
qún xīn
众心;众人的心情。更多解释众心;众人的心情。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浑浑乎圣人之道,羣心之用也。”《后汉书·朱景王等传论》:“参任则羣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 明 杨慎 《送杜汝弼之官景陵时有水患》诗:“粒食更须愁众口,簿曹何以答羣心。”
- 弃羣臣
qì qún chén
帝王之死的婉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 禹 死,将传天下於 益 , 启 之人因相与攻 益 而立 启 ……王不幸弃羣臣,则 子之 亦 益 也。”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仁宗 ﹞弃羣臣之日,天下闻之,路祭巷哭,人人感动歔欷,其得人之深,未有知其所繇然者。” 王闿运 《李仁元传》:“ 宣宗 弃羣臣,遗詔,命后世毋奉配郊。”
- 庶羣
shù qún
群臣。
- 羣庙
qún miào
诸宗庙。《孔丛子·巡守》:“命有司告羣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
- 羣岛
qún dǎo
亦作“群岛”。 海洋中簇聚成群的岛屿。如我国的 东沙群岛 、 西沙群岛 、 中沙群岛 、 南沙群岛 等。
- 离羣索居
lí qún suǒ jū
中国古代成语,详细意思为离开同伴而孤独生活。
- 羣居
qún jū
1.亦作"群居"。 2.众人共处。更多解释亦作“群居”。众人共处。《论语·卫灵公》:“羣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羣居率以私喜怒轩輊人。” 朱自清 《荷塘月色》:“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 羣小祀
qún xiǎo sì
古代祭祀山林﹑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 小祀同大典相对而言。更多解释古代祭祀山林、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小祀,同大典相对而言。《周礼·春官·司服》:“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羣小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之属。” 贾公彦 疏:“此据地之小祀,以血祭社稷为中祀,貍沉以下为小祀也。”按,祭山林曰貍(埋),以山林无水,故貍之;祭川泽曰沉(沉),以川泽有水,故沉(沉)之。
- 羣小
qún xiǎo
1.众小人。 2.谓社会地位卑下的人们一般指名门望族以外的庶民。 3.仆从婢妾。 4.诸小国。更多解释 5.众小人。《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於羣小。” 郑玄 笺:“羣小,众小人在君侧者。”《汉书·循吏传·龚遂》:“今大王亲近羣小,渐渍邪恶。”《新五代史·杂传六·康延孝》:“ 延孝 见 梁末帝 任用羣小,知其必亡。” 6.谓社会地位卑下的人们,一般指名门望族以外的庶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长仁 与诸弟入 吴 ,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羣小满屋,都无相避意。”《北史·齐襄城王淯传》:“ 齐氏 诸王选国臣府佐,多取富商羣小,鹰犬少年。” 7.仆从,婢妾。 宋 苏舜钦 《猎狐篇》:“羣小助呼嗥,奔驰数颠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购良家女……抚爱异於羣小。” 8.诸小国。《史记·平準书》:“有国疆者,或并羣小,以臣诸侯。”
- 羣室
qún shì
春秋时代指都邑中的所有住户。 详细解释春秋 时代指都邑中的所有住户。《左传·哀公十一年》:“ 鲁 之羣室,众於 齐 之兵车。” 杜预 注:“羣室,都邑居家。”
- 羣姓
qún xìng
百官万民。词语出处百官万民。《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社曰大社。” 孔颖达 疏:“羣姓,谓百官以下及兆民。言羣姓者,包百官也。”
- 羣好
qún hǎo
互相亲善的人们。词语出处互相亲善的人们。《左传·昭公三年》:“逆羣好也,其如旧而加敬焉。”
- 羣议
qún yì
众人的议论。《后汉书·马援传》:“帝大喜,引入,具以羣议质之。” 唐 刘禹锡 《唐故韦公集纪》:“羣议鬨然,俟公一言而定。”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上:“上为羣议所惑,默然无所主。”
- 羣衆观点
qún zhòng guān diǎn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具体表现为承认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政党和每个革命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痛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羣见
qún jiàn
旧时诸贡举人到阙入对之谓。 唐高祖 长寿 二年十月始诏举人元日随物入贡,此贡人群见之始。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卷七六。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闕,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