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然不羣
zhuó rán bù qún
同“卓爾不群”。《後汉书·刘虞传论》:“自帝室王公之胄,皆生長脂腴,不知稼穡,其能厲行飭身,卓然不羣者,或未聞焉。”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苟有卓然不羣之士,不出户庭,潛志味道,誠宜優訪以興謙退也。”
- 羣蚁附膻
qún yǐ fù shān
喻人趋其所好。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羶也。” 唐 卢坦 《与李渤书》:“大凡今之人,奔分寸之禄,走絲毫之利,如羣蟻之附腥膻,聚蛾之投爝火。取不爲醜,貪不避死。”亦作“ 羣蟻趨羶 ”。 梁启超 《说国风》:“國人之慕西風,若羣蟻之趨羶。”
- 羣蚁趋膻
qún yǐ qū shān
见“ 羣蟻附膻 ”。
- 羣舒
qún shū
周时偃姓诸国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带。传说为皋陶的后裔。羣舒造句周 时 偃 姓诸国,在今 安徽 六安 、 舒城 一带。传说为 皋陶 的后裔。《左传·文公十二年》:“羣 舒 叛 楚 。” 杜预 注:“羣 舒 , 偃 姓, 舒庸 、 舒鳩 之属。”
- 羣氓
qún méng
众民。更多解释众民。《文选·张协<七命>》:“羣氓反素,时文载郁。” 吕向 注:“羣氓,民也。” 明 高启 《寓感》诗:“蚩蚩此羣氓,几人出其儔。”
- 郑氏羣虎
zhèng shì qún hǔ
五代 时 郑昌 八子的合称。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五代 闽中 郑昌 有八子,皆以词学闻,号‘ 郑 氏羣虎’。”
- 普度羣生
pǔ dù qún shēng
见“ 普度衆生 ”。
- 鹅羣帖
é qún tiè
亦作“ 鹅群帖 ”。 世传为 王羲之 子 献之 手笔,实为 南朝 宋 以后好事者傅会 王羲之 写《道德经》换鹅事所伪造。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字倣《鹅群帖》,文成鸡卵碑。”参阅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鹅群帖》、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法帖刊误下》。亦省称“ 鹅帖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凡遇名流,即索新句,视其地之宽窄,以为字之大小,或作《鹅帖》行书,或作蝇头小楷。”
- 咬羣
yǎo qún
指某一牲畜常与同类争斗。多比喻某个人爱同周围的人闹纠纷。《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我几次因他再三咬羣儿口嘴伤人,也要打他哩。”《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但这等倔强的人,那个肯教他做科道?一堂和尚,叫你这个俗人在里边咬羣!但又是个甲科,又不好挤他下水,只得昇了他个礼部主事,印了脚步行去,昇了郎中。”《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羣的骡子似的。”
- 羣匹
qún pǐ
1.群臣。 2.同类匹俦。更多解释 3.群臣。《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羣匹。” 郑玄 笺:“循用羣臣之贤者,其行能匹耦己之心。” 陈奂 传疏谓 毛 虽无传,然探下文“朋友,羣臣也”之训,“则此羣匹为羣臣,传意亦然也”。 4.同类,匹俦。《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船。”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与故游夜别》诗:“歷稔共追随,一旦辞羣匹。”
- 羣分类聚
qún fēn lèi jù
语本《易·繫辞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谓同类的事物聚在一起,而不同的事物则以类区分。
- 冠羣
guān qún
超出众人。
- 羣衆关系
qún zhòng guān xì
指个人和周围的人们相处的情况。
- 鹘入鸦羣
gǔ rù yā qún
比喻骁勇无敌。《北齐书·南安王思好传》:“本名 思孝 , 天保 五年,討 蠕蠕 , 文宣 悦其驍勇,謂曰:‘爾擊賊如鶻入鴉羣,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唐 韩翃 《寄哥舒仆射》诗:“左盤右射紅塵中,鶻入鴉羣有誰敵?”
- 羣俗
qún sú
1.犹群氓。 2.社会风尚。羣俗造句 3.犹群氓。 宋 苏轼 《谢雨文》:“自非降灵,大庇羣俗。” 4.社会风尚。 梁启超 《论尚武》:“羣俗者,冶铸国民之炉火,安见頽废腐败之羣俗而能铸成雄鷙沉毅之国民也。”
- 卓乎不羣
zhuó hū bù qún
同“卓爾不群”。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意其勁挺堅確,卓乎不羣,舉世皆怯而我獨勇,衆人既屈而我獨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