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衰绖
mò shuāi dié
黑色丧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 姜戎 ,子墨衰絰。” 杜预 注:“ 晋文公 未葬,故 襄公 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议遣人使 金 , 张浚 因荐 晧 ; 吕颐浩 召与语,大悦。俄詔赐对,时 晧 方墨衰絰, 颐浩 脱巾衣服之。”亦省作“ 墨絰 ”、“ 墨衰 ”。《宋书·王诞传》:“七年,以 诞 为 吴国 内史,母忧去职。 高祖 征 刘毅 ,起为辅国将军, 诞 固辞军号,墨絰从行。”《旧唐书·郑元璹传》:“寻而 突厥 又寇 并州 ,时 元璹 在母丧, 高祖 令墨絰充使招慰。” 宋 苏轼 《赐皇伯祖宗晟辞免起复恩命不允诏》:“夫要絰服事,出於 孔 门;墨衰从政,见於 鲁 史。”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之一:“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厉,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汭。”
- 环绖
huán dié
古丧服名。用麻绕成环状,戴在头上。
- 绖带
dié dài
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布带子。《礼记·间传》:“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説,絰带。”《史记·孝文本纪》:“絰带无过三寸。”《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陛下以至孝之性,哀毁过礼,伏闻所御三食不满半溢,昼夜不释絰带。”
- 墨绖
mò dié
见“ 墨衰絰 ”。
- 腰绖
yāo dié
旧时丧服上系于腰间的麻带或草带。
- 释绖
shì dié
谓脱除丧服。绖,丧服中用的麻带。
- 绖皇
dié huáng
墓前甬道的门。《左传·庄公十九年》:“ 鬻拳 葬诸 夕室 。亦自杀也,而葬於絰皇。” 杜预 注:“絰皇,冢前闕。”一说,殿前之庭。 杨伯峻 注:“絰皇即 宣 十四年传‘屨及於窒皇’之窒皇。窒、絰字通。盖殿前之庭也…… 杜 注谓 鬻拳 生时守门,死后仍不失厥职,故解絰皇为冢前闕,不知冢前不得有闕,即冢前之门亦不能葬人,故知其误。 章炳麟 《左传读》谓絰皇为墓门内庭中之道,亦通。”
- 髽麻戴绖
zhuā má dài dié
犹言披麻戴孝。絰,古代丧期结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
- 墨绖从戎
mò dié cóng róng
亦作“ 墨縗从戎 ”。古代居丧,在家守制,丧服用白色;如有战事须任军职者,则服黑以代,谓之“墨絰从戎”。
- 麻绖
má dié
服丧期间系在头部或腰部的葛麻布带。
- 缞绖
shuāi dié
丧服。 亦指服丧。
- 衰绖
shuāi dié
1.丧服。 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左传·僖公十五年》:“ 穆姬 闻 晋侯 将至,以 太子罃 、 弘 与女 简璧 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年》:“ 陵阳侯 丁綝 卒,子 鸿 当袭封,上书称病,让国於弟 盛 ,不报。既葬,乃挂衰絰於冢庐而逃去。” 章炳麟 《封建考》:“亲丧七日不食,祖父母丧,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设座为像,朝夕拜奠,不制衰絰。” 2.穿丧服。《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如或遗之酒肉,则受之,必三辞,主人衰絰而受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父母诸弟,衰絰到来迎丧。”《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交趾国 王遣使者十二人衰絰致祭,使者号泣震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如不得不为有血之破坏乎,吾衰絰而哀之。” 3.谓居丧。《左传·定公九年》:“ 子明 谓 桐门右师 出,曰:‘吾犹衰絰,而子击鐘,何也?’右师曰:‘丧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余何故舍鐘?’”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衰绖中行嘉礼》:“按衰絰之中,举行吉礼,此世俗权宜之事。”
- 杖绖
zhàng dié
1.孝杖与丧服。 《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尊极所临,礼有变革,权去杖絰,移立户外,足表情敬,无烦止哭。” 2.指孝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马仙姑》:“ 果州 马仙姑 者,以女子得道…… 靖康 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衣衰麻杖絰,哭於市曰:‘今日天帝死,吾为行服。’”
- 弁绖
biàn dié
古代贵族吊丧时所戴加麻的素冠。亦用作动词,谓服戴弁绖。
- 要绖
yào dié
1.缚在腰间的麻带。古丧礼服制之一。《仪礼·士丧礼》:“苴絰大鬲,下本在左,要絰小焉。” 胡培翚 正义:“要絰,即带也。” 2.腰束麻带。《公羊传·宣公元年》:“ 閔子 要絰而服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要絰, 季氏 饗士, 孔子 与往。” 司马贞 索隐引《孔子家语》:“ 孔子 之母丧,既练而见。” 王闿运 《鄱阳黄君墓志铭》:“既奉母迁 长沙 ,要絰领军击贼。”
- 苴绖
jū dié
丧服中麻布制的无顶冠与腰带。亦指居丧。《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 郑玄 注:“凡服在上曰衰,在下曰裳;麻在首、在腰皆曰絰……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顶;要絰,象大带。” 贾公彦 疏:“苴絰、杖、绞带者,以一苴目此三事,谓苴麻为首絰、要絰;又以苴竹为杖;又以苴麻为绞带。”《仪礼·士丧礼》:“苴絰大鬲。” 郑玄 注:“苴絰,斩衰之絰也。苴麻者,其貌苴以为絰,服重者尚麤恶。”《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戊辰,羣臣奏请易服復膳。詔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絰之礼,以为沉痛。’”《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 山 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