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絃
hé xián
1.同弦音不协调。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长姑嫁 慈溪 姚 氏……有《自嘲》一联云:‘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絃。’” 2.音乐术语。称和声的结构单位。在多声部音乐中,按着三度或非三度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和弦。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那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音乐主题,终于战胜了一切,走向终止--在几个极度响亮的和弦中戛然而止。”谓与他人的弦音相应和。 明 陈子龙 《偕熊令君伯甘游》诗:“和絃愧同调,击壤庶齐观。”
- 商絃
shāng xián
见“ 商弦 ”。
- 春诵夏絃
chūn sòng xià xián
见“ 春诵夏弦 ”。
- 分絃
fēn xián
谓离别时弹奏的琴声。南朝 梁 范云 《饯谢文学离夜》诗:“分絃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 拊絃
fǔ xián
指弹琴。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拊絃安歌,新声代起。”
- 徽絃
huī xián
1.挥弦。指弹琴。徽,通“ 挥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有不能下棊而经目识胜负,不能徽絃而过耳解 郑 雅者。” 2.琴上的徽和弦。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有琴具徽絃,再鼓听愈淡。” 韩醇 注引《晋书·陶潜传》:“畜素琴一张,徽弦不具。”今本《晋书》作“絃徽”。 3.指代琴。 元 王学文 《柳梢青·友人至》词:“愁怀无语相看,谩写入、徽絃自弹。” 4.弦索。指弓弦。
- 幺絃
yāo xián
亦作“么弦”。亦作“么絃”。琵琶的第四弦,借指琵琶。 唐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聆音还窃抃,不觉抚么絃。”絃,一本作“ 弦 ”。 宋 张先 《千秋岁》词:“莫把幺絃拨,怨极弦能説。” 清 黄景仁 《琵琶仙·留别孙吟秋程云槎》词:“问何苦幺絃澒洞,把如此欢场变悽哽。” 清 钮琇 《觚賸·姜楚兰》:“ 刘 归视 兰 室,么絃在壁,黼帐闃如,抚膺太息而已。”
- 丝絃
sī xián
见“ 丝弦 ”。
- 弓絃
gōng xián
见“ 弓弦 ”。
- 小絃
xiǎo xián
亦作“ 小弦 ”。 指弹拨乐器的细弦。《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瑟以小絃为大声,以大絃为小声,是小大易序,贵贱易位,儒者以为害义,故不鼓也。”《后汉书·陈宠传》:“夫为政犹张琴瑟,大弦急则小弦絶。” 唐 刘禹锡 《曹刚》诗:“大絃嘈嘈小絃清,喷雪含风意思生。” 宋 张先 《定西蕃》词:“三十六絃蝉闹,小絃蜂作团。”
- 冰丝絃
bīng sī xián
用冰蚕丝做的琴弦。 亦泛指琴弦。 明 李东阳 《寄王丹徒公济》诗之二:“美人别我来,赠我冰丝絃。絃直似君操,絃清似君言。”
- 急絃
jí xián
节奏急速的弦乐。 《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汉 侯瑾 《筝赋》:“急絃促柱,变调改曲。” 晋 陆机 《猛虎行》:“急絃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急絃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 弄管调絃
nòng guǎn diào xián
犹弄竹弹丝。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论他的才情,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絃,也无所不会。”
- 哀絃
āi xián
见“ 哀弦 ”。
- 冰絃
bīng xián
亦作“ 冰弦 ”。 琴弦的美称。传说中有用冰蚕丝作的琴弦,故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宝兽沉烟裊碧丝,半折的梨花繁杏枝。粧一胆瓶儿,冰絃重理,声渐辨雄雌。”《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来早, 娉 乃破所照匣中鸞镜,断所弹琴上冰絃,并前时手帕,遣 福福 持去付生,为相思纪念。”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鶯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 陈 隋 调;唇底罢吹簫,笛儿丢,笙儿坏,板儿掠。” 欧阳予倩 《荆轲》第二幕:“﹝ 玉姬 ﹞手抚冰弦把 荆卿 看,果然是 燕 赵 好儿男。”
- 悲絃
bēi xián
哀怨的弦乐声。三国 魏 曹植 《幽思赋》:“仰清风以叹息,寄予思于悲絃。”《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独 昭君 之哀奏,唯翁主之悲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