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牙絃
bó yá xián
同“ 伯牙琴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成风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书成 杨子 瓿,调絶 伯牙 絃。” 清 姚鼐 《哭鱼门》诗:“送别议联 元亮 井,论文曾许 伯牙 絃。”
- 朱丝絃
zhū sī xián
见“ 朱丝弦 ”。
- 集絃胶
jí xián jiāo
传说中一种能接续弓弩断弦或刀剑断刃的胶。《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上多凤麟数万餘群。仙家煑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集絃胶,或名连金泥,能连弓弩断弦,连刀剑断斫。”
- 青絃
qīng xián
清絃。 青,通“ 清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靚妆坐帷里,当户弄青絃。”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二:“堂上青絃动,堂前綺席陈。”一本作“ 清絃 ”。参见“ 清絃 ”。
- 缠絃
chán xián
琴弦的一种。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乐律》:“琴中宫、商、角皆用缠絃,至徵则改用平絃。”
- 韦絃
wéi xián
见“ 韦弦 ”。
- 風絃
fēng xián
亦作“ 风弦 ”。指风吹物体发声。 唐 白居易 《琴》诗:“置琴曲机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絃自有声。” 唐 李商隐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诗:“露索 秦 宫井,风絃 汉 殿筝。” 刘学锴 余恕诚 集解:“此风筝係悬挂於屋簷下之金属片,风起作声,故称风筝。” 清 厉鹗 《同啸斋西畴暮游惠山至泉上》诗:“嵓桂何处开,妙香时一送。不逢片月生,风弦为谁弄。”
- 调絃
tiáo xián
弹奏弦乐器。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调絃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大指调絃中指拨,腕头花落舞衣裂。”
- 轧絃
yà xián
指弹奏弦器。宋 张先 《天仙子·观舞》词:“斜雁轧絃随步趁,小凤纍珠光遶鬢。”
- 虞絃
yú xián
语本《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因以“虞絃”指琴。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强对南薰奏 虞 絃,只觉指下餘音不似前。” 明 何景明 《题严内翰赐扇》诗:“象轂银鐶倍光宠,好扬薰风助 虞 絃。” 清 何世麟 《感赋》:“苗顽几费南熏格,一曲 虞 絃响至今。”
- 贞絃
zhēn xián
即弦。弦直,故称。 唐 孟郊 《遣兴》诗:“絃贞五条音,松直百尺心。贞絃含古风,直松凌高岑。”
- 鸣絃
míng xián
见“ 鸣弦 ”。
- 转絃
zhuǎn xián
转动弦轴。《宋史·乐志七》:“三準各具十二律声,按絃附木而取。然须转絃合律所用之字,若不转絃,则误触散声,落别律矣。每一絃各具三十六声,皆自然也。分五、七、九絃琴,各述转絃合调图。”
- 续絃
xù xián
见“ 续弦 ”。
- 絃索
xián suǒ
1.同“ 弦索 ”。 2.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参见“ 弦索 ”。 3.弹奏弦乐。 宋 苏轼 《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 玉奴 絃索 花奴 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响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 惠 雅善歌,絃索倾一时。” 4.金 元 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於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絃索。”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 双珠 之崑腔, 润宝 之絃索,并有盛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明 清 两朝,南曲为盛,中 清 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絃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参见“ 弦索 ”。
- 素絃
sù xián
见“ 素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