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第
jí dì
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 次第
cì dì
1.宋江次第渡过黄河北岸。--《水浒传》 2.排场,有气派 3.情形;景况 4.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 中第
zhōng dì
1.中等的等第。 《通典·选举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 2.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3.中选。《晋书·夏侯湛传》:“ 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 4.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新唐书·宋璟传》:“ 璟 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 明 叶显祖 《鸾鎞记·摧落》:“我 贾岛 ,累赴科场,不得中第,真好悲愤也呵!”
- 登第
dēng dì
犹登科。 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郑谷 《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於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倾动一时。”
- 角巾私第
jiǎo jīn sī dì
角巾:古时隐士常戴的一种有棱角的头巾;私第:私人住宅。脱掉官服,戴上头巾,居住在私宅。指闲居不仕。
- 郤诜高第
xì shēn gāo dì
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 上第
shàng dì
1.上等;第一。《后汉书·梁冀传》:“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於 冀 。” 李贤 注:“上第,第一也。” 唐 李华 《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关外诸侯,公为上第,由是分掌选署,仕进之族知劝焉。” 2.考试成绩中的第一等。《后汉书·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新唐书·选举志上》:“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君也读书致上第,传家翰墨閒游戏。” 3.及第。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张庾》:“明年春,﹝ 庾 ﹞进士上第焉。” 宋 刘攽 《次韵晁单州诗》之六:“爱子桂枝新上第,弄孙兰茁始书名。”
- 门第
mén dì
1.家世。 后指显贵之家 2.指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地位
- 乙第
yǐ dì
1.别邸;别宅。 2.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 3.即乙科。
- 诠第
quán dì
犹诠次。 詮,通“ 銓 ”。
- 廕第
yìn dì
有世荫的门第。
- 三元及第
sān yuán jí dì
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
- 阖第
hé dì
敬辞,称对方全家
- 科第
kē dì
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
- 室第
shì dì
住宅。
- 东第
dōng dì
指王侯显贵者的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