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第

kē d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kē dì ]
  1. 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
  1. 等级;次第。
    汉 陆贾 《新语·本行》:“案纪图録以知性命,表定‘六艺’……科第相序。”
  2. 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
    《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以此科第郎、从官。” 颜师古 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3. 指科举考试。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连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嗟夫!夫人之教博士,岂科第而已,盖又有名节之训焉。”《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
  4. 科考及第。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秩随科第临时贵,官逐簪裾到处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
  5. 谓参加科考。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廩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 ,屡次科第,不得中式。”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於何有?”
  6. 科第出身。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上欲相枢密使 魏仁浦 ,议者以 仁浦 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时见任官得应举》:“虽中选,止令迁官,而不赐科第。”
英文翻译
  1. Department of
网站简介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