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符
yòu fú
符信的右半。 古代调动军队或任免州郡长官等时使用。双方各执其一,左右合符,以为凭信。以竹、木、铜等制作。鱼形符的右半亦称“ 右鱼 ”。
- 召符
zhào fú
犹调令。古代上级征调下级的凭证。符,符节、符信。
- 印符
yìn fú
印信和兵符。
- 铜兽符
tóng shòu fú
即铜虎符。
- 银兔符
yín tù fú
亦作“ 银菟符 ”。银制的兔形兵符。
- 元符
yuán fú
大的祥瑞。
- 鸳鸯符
yuān yāng fú
画有男女偶像的符箓。 蛊术之一种。旧时迷信者欲以此为魇魅绝人后嗣。
- 符篆
fú zhuàn
1.加有官府印信的文书。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孙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省寺符篆,固於几阁,甚者碍旨詔,视一境如一室,刑杀其下,不啻僕畜。” 2.符箓上所用的文字符号。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 徭 人集众刺杀之,至死以手护腰间不置,剖之得印方寸,莹若苍玉,字类符篆,不可识,非鑴非鏤,盖自然之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漱芳亭》:“他日 伯雨 往謁诸公,惟 虞先生 不言儒者事,只问道家典故,虽答之,或不能详。末问:‘能作几家符篆?’曰:‘不能。’” 3.指符箓。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散粥施药》:“ 嘉靖 二十年起,朝廷每岁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药六千囊,粥则人给一杓,可三五口供也,药则衣金者百丸,并符篆汤方各一纸。”《清史稿·世祖纪二》:“壬戌,罢 太和山 贡符篆、黄精。”
- 綫符
xiàn fú
亦作“线符”。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綫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线符》:“ 汉 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续汉书》所谓桃印者也。 刘昭 曰:‘桃印本 汉 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线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於 汉 桃印之制。’”
- 蠲符
juān fú
免除赋役的凭证。《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 五代 之际,民苦於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 开元 四年,敕诸郡取紧厚纸,背皆书某州某年及纸次第,长官管干同署印记,竝送朝集,使上户部本部官掌纳,依次第用之,其贵重如此。一云,在 唐 凡造此纸户,与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
- 祯符
zhēn fú
祥瑞;吉兆。
- 珪符
guī fú
封官爵的信符。《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 李善 注引《周礼》:“上公之礼执桓珪,诸侯之礼执信珪,诸伯执躬珪。”
- 庚符
gēng fú
兵符;虎符。 调兵遣将的凭证。
- 钗头符
chāi tóu fú
端午节避邪的一种头饰。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钗头符》云:“《岁时杂记》:端午剪繒綵作小符儿,争逞精巧,掺于鬟髻之上,都城亦多扑卖。”亦省作“ 釵符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端午》词:“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釵符艾虎。” 清 陈维崧 《齐天乐·端午阴雨和云臣用<片玉词>韵》词:“流年空度,记麝粉釵符,旧关心处。”
- 符吏
fú lì
即符官。
- 寄名符
jì míng fú
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