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符
yī fú
1.一道符箓。 2.全相符合。
- 虎符
hǔ fú
[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古代军中印信。 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 鬼画符
guǐ huà fú
1.符箓。因笔画缠绕难辨,故称。《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 冶陶 有个店家婆,年纪只好二十多岁,脏得那脸就如鬼画符一般,手背与手上的泥土积得足足有寸把厚。”《何典》第六回:“ 活死人 吓得魂胆俱消……亏杀后头又跑上一个缠杀老道士来,看见 活死人 弄得走头无路,便向身边拿出一张鬼画符来,向众狗一扬,那些狗就絶气无声,尽都摇头豁尾巴四散的去了。” 鲁迅 《华盖集·论辩的魂灵》:“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 2.喻书法拙劣。 金 元好问 《论诗绝句》之十三:“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亦喻文章拙劣。 清 赵翼 《壬申下第作》诗:“举场我叹鱼缘木,败卷人嗤鬼画符。” 3.指哄骗人的东西或伎俩。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扶乩、打拳那些鬼画符的东西,倒也罢了;学几句世界语,画几笔花,也是高雅的事,难道也要同行嫉妒,必须声明鱼目混珠,雷击火焚么?” 乔野 《红胳膊箍》:“ 小秃 把脑袋摇晃得像拨浪鼓,不听他那套鬼画符。”亦指办事不认真,糊弄人。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七:“可要打扫干净,别急着开会,马马虎虎,鬼画符。”
- 硃符
zhū fú
朱笔画的符箓。旧俗用以驱邪。
- 使符
shǐ fú
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汉书·文帝纪》:“﹝ 文帝 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宋 曾巩 《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
- 伍符
wǔ fú
1.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 2.泛指军队中的簿册。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 3.指军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 宋 曾巩 《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符者,身不受于一廛,仗齐鉞者,位不连于九棘。” 明 方孝孺 《书夷山稿序后》:“吾观 四明 蔡先生 羈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
- 银鱼符
yín yú fú
银质的鱼符。 唐 代授予五品以上官员佩带,用以表示品级身分。亦作发兵、出入宫门或城门之符信。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 唐高祖 武德 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也。”亦省作“ 银鱼 ”。 唐 刘禹锡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并简同制水部李郎中》:“初佩银鱼随仗入,宜乘白马退朝归。” 金 元好问 《寄程孙铁安》诗:“已能骑竹马,想亦爱银鱼。” 明 张煌言 《间行杂感》诗:“伏匿那能忘铁马,潜游犹觉负银鱼。”
- 六符
liù fú
谓三台六星的符验。
- 公符
gōng fú
官方的凭证。
- 言行不符
yán xíng bù fú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詅符
líng fú
见“ 詅痴符 ”。
-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shèng míng zhī xià,jī shí nán fú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兵符
bīng fú
1.古时调遣军队的凭证 2.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史记.魏公子列传》
- 余符
yú fú
指兵符、传符等重要符节以外的用于禁苑、交巡等的凭证。《唐律·贼盗·盗宫殿门符》:“餘符,徒一年。” 长孙无忌 疏议:“餘符,谓禁苑及交廵等符。”
- 丹符
dān fú
帝王的符信。
- 相符
xiāng fú
相合;彼此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