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瞽谈
gǔ tán
无稽之谈。
- 瞽夫
gǔ fū
盲人。
- 蒙瞽
méng gǔ
1.蒙蔽。 2.昏暗不明。 3.盲人。 4.乐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
- 瞽蒙
gǔ méng
1.乐官。古代乐官多为盲人,故称。 2.盲人。
- 神瞽
shén gǔ
上古乐官。旧谓能知天道的人。《国语·周语下》:“古之 神瞽 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 韦昭 注:“ 神瞽 ,古乐正,知天道者也,死以为乐祖,祭於瞽宗,谓之 神瞽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愿听臣依 神瞽 律法,试铸编钟一虡,可使度量权衡协和。”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古之 神瞽 ,心諳天地之中声,先立黄钟之管,以定十一律。” 清 龚自珍 《拟上<今方言>表》:“音有自南而北东西者,有自北而南而东西者,孙曾播迁,混混以成,苟有端绪,可以寻究,虽谢 神瞽 ,不敢不聪也。”
- 聋瞽
lóng gǔ
1.犹聋盲。《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上》:“下至聋瞽瘖哑残疾之人,亦莫不有学,使习一艺以自养其天刑之躯。”参见“ 聋盲 ”。 2.比喻欺骗,蒙蔽。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食我园椹,不见好音,诬谤圣人,聋瞽学者。”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二:“ 似道 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议己,故作为此説,以聋瞽愚俗耳。”《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条格》之书,非不繁密,但资官吏弄法,民间知者絶少,是聋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 瞽说
gǔ shuō
1.胡说。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论。 2.用作谦词。
- 瞽直
gǔ zhí
刚正,戆直。
- 盲瞽
máng gǔ
1.看不见。 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如不见怪,小弟也有一句盲瞽之言。” 章炳麟 《文学说例》:“而訐诞自壮者,反以破碎讥往儒,六百年中,人尽盲瞽,哀哉!” 2.盲人。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以一物不知者为谨慤,以全无心肝者为善良,此等见地,深入人心,遂使举国皆盲瞽之态,尽人皆妾之容。”
- 朦瞽
méng gǔ
1.眼睛失明。 2.指乐官。
- 自瞽自聩
zì gǔ zì kuì
形容人自己、耳聋眼花不辨是非。
- 瞽瞍
gǔ sǒu
1.亦作“ 瞽叟 ”。人名。古帝 虞舜 之父。《墨子·非儒下》:“夫 舜 见 瞽叟 ,就然。”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舜 有 瞽瞍 , 参 有 曾晳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清 李渔 《风筝误·闻捷》:“你便做了 重华 不告婚 尧 女,我岂学那 瞽瞍 无情怪 舜 徒?” 2.指算命的瞎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忽於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
- 狂瞽
kuáng gǔ
愚妄无知。多用作自谦之辞。
- 瞽旷
gǔ kuàng
指 春秋 晋 盲人乐官 师旷 。
- 愚瞽
yú gǔ
1.愚钝而昧于事理。多用于自谦。 2.愚昧的人。
- 瞽惑
gǔ huò
迷乱;蛊惑。 宋 司马光 《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人之言曰:‘古民淳质故可教,今民伪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今民之师帅,既不能以是为政,乃为魔头者窃取以瞽惑其党,使皆归德于魔,於是从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説,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