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班
yī bān
1.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元 无名氏 《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辞别那一班儿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进到厅上,一伙人在那里围着一张桌子赌钱, 潘三 駡道:‘你这一班狗才,无事便在我这里胡闹!’”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2.古代官吏等级,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为贵;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见《隋书·百官志上》。 3.谓同一朝列。一列为一班。 宋 秦观 《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翠华初到殿中间,三馆诸儒共一班。”《宋史·礼志十五》:“同天节上寿班,自今枢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共作一班,进酒一醆。” 4.同一批。《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时同 安老爷 一班儿拣发的十二人。” 5.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悟此生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四·上杨提台禀帖》:“某把总自到汛以来,既未尝郭外查点,且终月不闻夜出,此耽逸之一班矣。” 6.一般,一样。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古来静治得清闲,我愧真常也一班。”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灯与名园总一班,峰峦层叠水潺湲。” 清 万玉卿 《潇湘怨·醒玉》:“一半是有情儿,一半是无情鬼,一班儿形骸髮齿,一班儿胎卵毛皮。” 7.犹一番。《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冯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 吕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8.指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中的一个班级,或因工作与学习而编成的一个班组。旧时亦指一个戏剧团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每学量童生多寡,分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
- 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 中班
zhōng bān
1.船舶值班的班次,从午夜到上午四点 2.从下午到半夜的工作班次 3.幼儿园里由五周岁至六周岁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 三班
sān bān
1.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 2.见“三班六房”。 3.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
- 蹲班
dūn bān
[stay down] 留级全班学生没有一个蹲班的他去年蹲了一班,没有毕业
- 备班
bèi bān
休息或休假并发放工资,后再补回
- 跟班
gēn bān
1.在官员身边供使唤的人 2.随同某一劳动集体或学习集体
- 从班
cóng bān
见“ 从班列 ”。
- 南班
nán bān
宋仁宗 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 班,爵禄。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宗子授南班官,世传 王文正 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 景祐 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 刁约 草表上闻……自此遂有南班之授。”《宋史·光宗纪》:“﹝ 绍熙 元年﹞秋七月癸丑,詔 秀王 诸孙并授南班。”
- 倒班
dǎo bān
分班轮换
- 出班
chū bān
1.走出行列。 2.指走出行列上奏。 3.出勤;上班。
- 军班
jūn bān
犹行伍。
- 尹班
yǐn bān
汉 代 尹敏 与 班彪 的并称。
- 升班
shēng bān
指学生在学校升级。如: 二小子 今年暑假该升班了。
- 瓦壠班
wǎ lǒng bān
中药贝母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互壠班,贝母。”
- 公班
gōng bān
鸦片大土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