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濛濛
méng méng
1.迷茫貌。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 涳濛
kōng méng
微雨迷茫貌。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 廖仲恺 《卖花声·题画》词:“烟雨罨涳濛,万緑丛中,亭亭遥认木棉红。”
- 阴濛
yīn méng
昏暗迷茫。
- 杳濛
yǎo méng
迷茫,模糊不清。
- 微濛
wēi méng
隐约迷蒙。《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三二》:“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濛。”
- 白濛濛
bái méng méng
能造成视觉模糊的一片白词语出处形容一片模糊的白色。刘半农 《晓》诗:“太阳的光线,一丝丝透出来,照见一片平原,罩着层白蒙蒙的薄雾。”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十:“ 武昌 城远远地在阳炎中横陈着,脚根是看不见的,白蒙蒙地好像是一座蜃气楼。”
- 鸡濛
jī méng
鸡肉丝。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鸡濛》:“今酒筵有所谓鸡濛鱼翅者,古语作鸡纤。《释名·释饮食》:‘鸡纤,细擗其腊令纤,然后渍以酢也。’”
- 空濛
kōng méng
细雨迷茫的样子。如: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
- 灰濛濛
huī méng méng
见“ 灰蒙蒙 ”。
- 眼濛濛
yǎn méng méng
倦眼惺忪的样子。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睡浓时素体鲜红玉,觉来也蕙魄散幽香,眼濛濛如 西子 春娇困,汗溶溶似 太真 般浴罢粧。”
- 黑濛濛
hēi méng méng
昏暗貌。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四折:“金童玉女那裡去了?怎么都是黑濛濛的境界,好怕人也。”
- 澒濛
hòng méng
旧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或混沌之状。《淮南子·精神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鸿洞,莫知其门。” 高诱 注:“皆未成形之气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贯鸿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王逸 注:“澒濛,气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今夫天茫旻漠溟,澒濛鸿洞,运於於穆之中,超乎非想之外。”
- 洪濛
hóng méng
1.迷蒙。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赋《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识。” 唐 修睦 《秋台作》诗:“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濛。” 2.指太空,宇宙。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旋风捲土移洪濛,劫灰飞尽羵羊舞。”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清 吴伟业 《退谷歌》:“无乃此世非洪濛,元气茫茫鬼神凿。” 4.指原始、不发达状态。 铁铮 《政府说》:“远者辽矣,近观吾境,始则洪濛,继则开化,进而文明,循兹以逝,人类将絶灭,地球将消融。”
- 细濛濛
xì méng méng
细微迷蒙貌。
- 雨濛
yǔ méng
语出《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郑玄 笺:“我往之 东山 ,既久劳矣;归又道遇雨濛濛然,是尤苦也。”后用为表示战士征途之苦的典实。
- 迷濛
mí méng
烟雾迷漫,景物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