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桓
tán huán
1.中药名。黄蘖的根。 2.古地名。
- 柳老悲桓
liǔ lǎo bēi huá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 桓温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 桓 ,松高对 阮 ,未办为邻地。”
- 盘桓
pán huán
徘徊;逗留住宿
- 赳赳桓桓
jiū jiū huán huán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又《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后遂以“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汉书·赵充国传》:“在 汉 中兴, 充国 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 颜师古 注:“赳赳,劲也。桓桓,威也。” 清 伤时子 《苍鹰击·校迎》:“可惜赳赳桓桓的四百兆人哪,竟硬逼著,都化做弱虫性质,孽雁心肝!”亦省作“ 赳桓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復顾及民生,岂知貽害如此之鉅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将见絃诵之士怀经济,赳桓之士尽腹心。”
- 桓桓
huán huán
威武的样子
- 般桓
bān huán
同“ 盘桓 ”。 徘徊,逗留。
- 赳桓
jiū huán
见“ 赳赳桓桓 ”。
- 磐桓
pán huán
徘徊;逗留。 《易·屯》:“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王弼 注:“不可以进,故磐桓也。”《后汉书·张衡传》:“今乘云高躋,磐桓天位,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魏书·郑羲传》:“是后歷年不转,资产亦乏,因请假归,遂磐桓不返。”《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 彭祖 刑政不修,华戎离叛,以 邃 度之,必不能久,兄且磐桓以俟之。”
- 三桓
sān huán
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 ( 仲孙 )、 叔孙 、 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 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 清 钱谦益 《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 质桓
zhì huán
东汉 质帝 、 桓帝 的并称。
- 郁郁桓桓
yù yù huán huán
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 下道齐桓
xià dào qí huán
近古述及齐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 隐隐桓桓
yǐn yǐn huán huán
威武貌。
- 乌桓
wū huán
亦作“ 乌丸 ”。古时北方少数民族名。原是 东胡族 的一支, 西汉 初被 匈奴 击败,迁移到 乌桓山 ,因以为名。 汉 建安 十二年 曹操 破 乌桓 ,徙万馀落至中原,其势遂衰。见《汉书·匈奴传下》、《后汉书·乌桓传》。后世诗文中亦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地。 南朝 陈 徐陵 《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稜城主书》:“ 庸 、 蜀 、 氐 、 羌 之兵, 乌丸 百虏之骑,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元 张昱 《白翎雀歌》:“ 乌桓 城下白翎雀,雄鸣雌随求饮啄。” 明 王清 《塞上感怀》诗:“梦回絶域 乌桓 地,战罢空山 敕勒 营。”
- 顺桓
shùn huán
汉顺帝 、 汉桓帝 的并称。
- 鲵桓
ní huán
鲸鲵盘桓。《庄子·应帝王》:“鯢桓之审为渊。” 郭象 注:“渊者,静默之谓耳。夫水常无心,委顺外物,故虽流之与止,鯢桓之与龙跃,常渊然自若,未始失其静默也。” 成玄英 疏:“鯢,大鱼也:桓,盘也。”后以“鯢桓”喻顺应外物而自得。 宋 苏轼 《和<归去来兮辞>》:“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鯢桓。” 明 杨慎 《药市赋》:“邀 籛 偓 兮雀跃,共 乔 松 兮鯢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