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枉杀
wǎng shā
1.无罪而乱加杀害。《后汉书·宦官传·孙程》:“又帝舅大将军 耿寳 、皇后兄大鸿臚 阎显 更相阿党,遂枉杀太尉 杨震 。”《南史·檀道济传》:“可怜《白浮鳩》,枉杀 檀江州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杀,求报数年未得。” 2.白费,辜负。杀,极甚之义。 唐 李白 《醉后赠从甥高镇》诗:“ 江 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宋 韩琦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 痛杀
tòng shā
1.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2.悲痛之甚。杀,表示极甚之词。
- 禁杀
jìn shā
由于奉行宗教戒律或其他原因,于特定的日期,禁止宰杀动物。
- 相杀
xiāng shā
1.相互残害、杀伤。 2.相互制约。
- 杀材
shā cái
见“ 杀才 ”。
- 献杀
xiàn shā
指进献猎获物。
- 酖杀
dān shā
以毒酒杀人。
- 王杀
wáng shā
犹言盛衰,荣枯。
- 逼杀
bī shā
犹言迫害致死。
- 灾杀
zāi shā
见“ 灾煞 ”。
- 恶杀
wù shā
厌恶杀生。
- 折杀
zhé shā
指因享受过分而折福折寿(迷信),也用来表示承受不起
- 贼杀
zéi shā
1.杀害。 2.用作詈词。
- 盗杀
dào shā
1.史家之《春秋》笔法,国君为地位低贱的人所杀称“盗杀”。《春秋·哀公四年》:“王二月庚戌,盗杀 蔡侯申 。”《史记·晋世家》:“ 幽公 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 幽公 。”《史记·楚世家》:“ 声王 六年,盗杀 声王 ,子 悼王 熊疑 立。” 2.杀死并据为己有;非法猎杀。《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元史·刑法志一》:“诸輒入禁苑,盗杀官兽者,为首杖八十七,徒二年,为从减一等,并刺字。” 3.暗杀。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传声莫遣有冤滥,盗杀 婴 家即我身。”
- 黑杀
hēi shā
指凶星。常喻凶恶暴虐
- 看杀
kàn shā
1.亦作“ 看煞 ”。谓被人争看,忙于应付而疲劳致死。《晋书·卫玠传》:“ 玠 字 叔寳 ,年五岁,风神秀异……京都人闻其姿容,观者如堵。 玠 劳疾遂甚, 永嘉 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 玠 被看杀。”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 ,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 运河 岸,万千人随观之。 东坡 顾坐客曰:‘莫看杀 軾 否?’” 2.指十分爱看。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卷七:“买得蜻蛉小如叶,推蓬看煞 九龙山 。” 3.把人或事看死,看得一成不变。《解放日报》 4.20:“我一听,心一下子热了起来,瞧,领导就有这般风度,没有我看煞。”